九日次程公明韵

风帘猎猎傍檐斜,问酒来投野老家。

佳节已逢重九日,东篱未见两三花。

科头坐石从吹帽,拭眼看山似隔纱。

七里冈前归路闇,月悬破镜忆秦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登高的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开篇“风帘猎猎傍檐斜”一句,便营造出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风轻拂过屋檐,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紧接着,“问酒来投野老家”表明诗人有意向自然界中寻找寄托,有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野老家”可能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佳节已逢重九日,东篱未见两三花。”这两句写的是重阳节(九月初九)已经到来,但在东边的篱笆旁却看不到几朵菊花。重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登高节气,而菊花则象征着坚贞和洁净。这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科头坐石从吹帽,拭眼看山似隔纱。”这里,“科头”可能是指风把帽子吹得侧在一旁,而“拭眼看山似隔纱”则显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即便用手背擦去眼中的尘埃,看向远处的山峦,也感觉像是有轻纱隔断一样。这两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审视和内心的迷惘。

“七里冈前归路闇,月悬破镜忆秦嘉。”最后两句,“七里冈”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名,但在这里更多地成为了情感寄托。诗人站在这个地方,看着归途的昏暗,以及夜晚挂着的一轮明月,还有那破碎的镜子,心中涌起了对秦嘉时期美好事物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九日诸友屏峰上方登高得登字

天借重阳一日晴,因过竹院远寻僧。

翠屏晚对无人共,画栋朝飞与客登。

旋摘菊花浮腊酝,待分贝叶读秋灯。

馀生有暇须行乐,漫向松冈叹废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九月八日持螯

趁晴明日拟登高,十里龙山肯惮劳。

但愿有钱堪对菊,莫愁无手可持螯。

虱官只合辞归去,鼠腹安能赋老饕。

行见白衣人送酒,已拚痛饮读离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二十五日东风少定辛丑夜西风再作

东风已扫九衢埃,何事飙轮去复回。

秋信蘋洲凉渐迫,人家蓬户昼难开。

低田受水祥禾偃,乱石飞空巨木摧。

见说长淮旱无雨,蜚蝗几欲渡江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八月二十三日三溪书房赏桂二花

二花香更烈,不与一花同。

曾记和云折,惟愁著雨空。

旧游明月窟,古意小山丛。

十日中秋过,浑疑秋未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