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三首(其二)

梦觉还惊屧响廊,故人来炷影前香。

鬓须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梦醒后还惊讶于走廊里的鞋声回荡,
老朋友前来,在光影下点燃香烛。

注释

梦觉:醒来。
还:仍然。
惊:惊讶。
屧响廊:走廊里的鞋声。
故人:老朋友。
来:前来。
炷:点燃。
影前:在光影下。
香:香烛。
鬓须:两鬓胡须。
白尽:全白了。
成何事:有什么意义。
一帖:一份。
空存:徒然保存。
老遂良:老朋友的名字,这里指代老友的善意。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的诗句。开篇“梦觉还惊屧响廊,故人来炷影前香”两句,通过梦境唤起了过去的回忆,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如同香气一般在心中萦绕,给人的内心带来了温暖与震撼。"屧响廊"和"炷影前香"都用来描写记忆中的声响和香味,营造了一种淡远而又亲切的氛围。

接着,“鬓须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两句,则转向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鬓须白尽”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无奈和哀叹。而“一帖空存老遂良”则更深一步地揭示出,尽管年华已逝,但在心中依然保留着往日美好的记忆,这份记忆成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安慰。这里的“一帖”指的是药方,借以比喻那些积累下来的宝贵记忆,而“老遂良”则是对这份记忆的珍视与保留。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层次,情感真挚且深刻。通过对梦境和记忆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人生变迁时那份不易的珍惜之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三首(其三)

尺一东来唤我归,衰年已迫故山期。

文章曹植今堪笑,却卷波澜入小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破琴诗,并叙

破琴虽未修,中有琴意足。

谁云十三弦,音节如佩玉。

新琴空高张,丝声不附木。

宛然七弦筝,动与世好逐。

陋矣房次律,因循堕流俗。

悬知董庭兰,不识无弦曲。

形式: 古风

书破琴诗后,并叙

此身何物不堪为,逆旅浮云自不知。

偶见一张闲故纸,便疑身是永禅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一首,而晋卿和二首(其一)

误点故教同子敬,杂篇真欲拟汤休。

陇云寄我山中信,雪月追君溪上舟。

会看飞仙虎头箧,却来颠倒拾遗裘。

王孙办作玄真子,细雨斜风不湿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