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三首(其三)

尺一东来唤我归,衰年已迫故山期。

文章曹植今堪笑,却卷波澜入小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一封尺素从东方寄来唤我回家,垂暮之年已临近故乡的期盼。
曹植的才华如今看来只能让人一笑,他却将壮阔的情感融入了小小的诗歌之中。

注释

尺一:古代书信的一种,指写在长条形纸张上的信。
东来:从东方而来,可能指远方的来信。
衰年:晚年,垂暮之年。
故山:故乡,旧居。
文章:这里指文学创作。
曹植:三国时期著名诗人。
堪笑:值得嘲笑,引申为对比之下显得不足。
却:转折,反而。
波澜:比喻情感或事态的起伏变化。
小诗:此处指相对篇幅较小的诗作。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归乡之情和文学创作态度的五言绝句。首句“尺一东来唤我归”,通过尺寸细雨象征着呼唤诗人回归故土的情绪,传递了一种淡淡的乡愁。次句“衰年已迫故山期”则表达了随着时光流逝,诗人的年龄增长,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日益迫切。

第三句“文章曹植今堪笑”,提到了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曹植(即曹丕),赞美其文章在当下仍可一笑。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前代文学成就的尊重与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学追求。

末句“却卷波澜入小诗”则表明诗人将这种超凡脱俗的情怀和理想,通过小诗这一文学形式来传达。波澜指的是文章的起伏变化,这里代表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从容,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的艺术理念。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破琴诗,并叙

破琴虽未修,中有琴意足。

谁云十三弦,音节如佩玉。

新琴空高张,丝声不附木。

宛然七弦筝,动与世好逐。

陋矣房次律,因循堕流俗。

悬知董庭兰,不识无弦曲。

形式: 古风

书破琴诗后,并叙

此身何物不堪为,逆旅浮云自不知。

偶见一张闲故纸,便疑身是永禅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一首,而晋卿和二首(其一)

误点故教同子敬,杂篇真欲拟汤休。

陇云寄我山中信,雪月追君溪上舟。

会看飞仙虎头箧,却来颠倒拾遗裘。

王孙办作玄真子,细雨斜风不湿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一首,而晋卿和二首(其二)

此境眼前聊妄想,几人林下是真休。

我今心似一潭月,君已身如万斛舟。

看画题诗双鹤鬓,归田送老一羊裘。

明年兼与士龙去,万顷苍波没两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