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的《戊子二月六日郭正夫先辈招同陶社和韵二律》中的一首。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阳阿晞发漫称民,洒泪新亭己愧臣”描绘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感慨。阳阿,可能指代古代的祭祀场所或历史遗迹,晞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然而,“洒泪新亭己愧臣”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那样有所作为的自责和遗憾。
颔联“劫火不烧商士蕨,桃花可识秦时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历史的短暂进行对比。商士蕨和秦时人分别代表了古代的植物和历史人物,而“劫火”象征着灾难或时间的摧残。这里诗人通过自然界的生命力(如蕨类植物和桃花)来反衬出历史人物的逝去,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延续的思考。
颈联“以吾孤咏浊音鼻,遇子同舟垫角巾”则转向了对友情的赞美。诗人以“孤咏”自喻,表示在世事变迁中,能够找到知音的陪伴是多么难得。这里的“浊音鼻”可能是指诗人自己的声音或情感表达,与“同舟”和“垫角巾”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重要性。
尾联“埋照名山总市誉,笑随荷锸睨天真”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说,历史上的功名利禄终将被遗忘,只有真挚的情感和纯真的心灵才能永存。这里的“埋照名山”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功绩或荣誉,而“荷锸”则是农具,象征着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人以幽默和超脱的态度,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世俗功利的淡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友情以及人生真谛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