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江上寄仰山长老二首(其一)

水隔孤城城隔山,水边时望忆师闲。

清泉白日中峰上,落日半空栖鸟还。

云影触衣分朵朵,雨声吹磬散潺潺。

传心莫学罗浮去,后辈思量待扣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河水环绕孤独的城,城外又有山川相隔,我时常在水边眺望,回忆起与师父共度的悠闲时光。
清澈的泉水映照着白日在山峰之巅,夕阳西下,半空中归巢的鸟儿纷纷返回。
云彩的阴影轻轻触碰衣裳,如同一朵朵分散开来,雨点敲打磐石的声音,让溪流更加潺潺作响。
传达心法切莫像罗浮那样离去无踪,后辈们正期待着,想要上门求教呢。

注释

水隔:河水隔开。
孤城:孤独的城池。
城隔山:城外有山相隔。
水边:河边。
时望:时常眺望。
忆师:回忆师父。
清泉:清澈的泉水。
白日:白天,这里指阳光。
中峰上:山峰的顶端。
落日:夕阳。
半空:天空中。
栖鸟:归巢的鸟。
云影:云的阴影。
触衣:碰到衣服。
分朵朵:像花朵一样分散。
雨声:雨滴的声音。
吹磬:雨打磐石的声音。
散潺潺:使得水流声音更加潺潺。
传心:传授心法。
莫学:不要效仿。
罗浮去:指罗浮山的传说,常比喻隐遁或高深莫测。
后辈:后来的学习者或弟子。
思量:思考,考虑。
待扣关:等待敲门求教,比喻寻求指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图景。开篇“水隔孤城城隔山,水边时望忆师闲”两句,设定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是一座被水和山环绕的孤寂之地,而这种环境让诗人不禁想起了往昔与师傅共度的悠闲时光。这里的“师闲”可能指的是某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或者是对知识、智慧的追求。

接下来的“清泉白日中峰上,落日半空栖鸟还”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般的景象。清泉与白日相映衬,显得山峰格外清新,而落日则伴随着归巢的鸟儿,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氛围。

“云影触衣分朵朵,雨声吹磬散潺潺”两句,更增加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意境。云如轻纱拂过诗人的衣襟,而细雨如磬鸣般地敲击着岩石,声音清脆而悠长,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秘与美好。

最后,“传心莫学罗浮去,后辈思量待扣关”两句,则显得诗人对知识、智慧的追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里的“罗浮”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仙山之一,而“后辈思量待扣关”则表现出诗人希望后来者能继续这一份心灵的探索与追寻,等待着他们用心去体会和领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以及对知识、智慧不懈追求的态度。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宜春江上寄仰山长老二首(其二)

雨晴天半碧光流,影倒残阳湿郡楼。

绝顶有人经劫在,浮生无客暂时游。

窗开万壑春泉乱,塔锁孤灯万木稠。

欲为吾师拂衣去,白云红叶又新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居道林寺书怀

花落水喧喧,端居信昼昏。

谁来看山寺,自要埽松门。

是事皆能讳,唯诗未懒言。

传闻好时世,亦欲背啼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岳中寄殷处士

出岳与入岳,前题继后题。

遍寻僧壁上,多在雁峰西。

近说游江寺,将谁话石梯。

相思立高巘,山下草萋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岳阳道中作

客思寻常动,未如今断魂。

路岐经乱后,风雪少人村。

大泽鸣寒雁,千峰啼昼猿。

争教此时白,不上鬓须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