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其二)

我行平野览秋空,物象吟怀觉两雄。

远水有时明返照,疏林无限战西风。

京坻相望农收足,庐井多欢岁计充。

亦向此时追乐事,归来倒载效山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我在广阔的田野上漫步,欣赏秋天的天空,万物景象触动了我的诗情,感觉无比豪迈。
远处的水面有时映照出明亮的阳光,稀疏的树林在西风中顽强抗争。
京城附近的农田丰收,人们生活富足,家家户户充满欢乐,年景充足。
我也在这个时候追寻快乐之事,如同山翁般归来,满载而归。

注释

我:主语,指诗人自己。
行:行走,行动。
平野:平坦的原野。
览:观赏,欣赏。
秋空:秋天的天空。
物象:自然景象。
吟怀:诗人的内心情感。
觉:感到,察觉。
两雄:双重的豪迈或壮丽。
远水:远处的水面。
明返照:明亮的反射光。
疏林:稀疏的树林。
战西风:与西风对抗,象征坚韧。
京坻:京城附近的地区。
农收足:丰收的庄稼。
庐井:房屋和田地,代指家园。
多欢:充满欢乐。
岁计充:年景充足,丰衣足食。
追乐事:追寻快乐的事情。
归来:返回。
倒载:满载而归,形容收获丰富。
效山翁:模仿山翁,古代隐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的《再和(其二)》,描绘了秋天田野的景色和个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我行平野览秋空”展现了诗人独自在广袤的田野上漫步,目光所及的是开阔的秋日天空,给人以宁静而辽阔的感觉。"物象吟怀觉两雄"表达了诗人面对此景,内心涌动着豪情壮志,似乎天地万物都与他的诗情相呼应。

接下来的两句“远水有时明返照,疏林无限战西风”,通过描绘远处水面反射的阳光和稀疏树林抵抗秋风的景象,寓言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对生活挑战的积极态度。"京坻相望农收足,庐井多欢岁计充"则转向对丰收的农村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欣慰,以及对丰年的期待。

最后两句“亦向此时追乐事,归来倒载效山翁”,诗人表示自己也想在这美好的时节里享受生活的乐趣,甚至模仿山翁般醉酒而归,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和自得其乐的情绪。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景为载体,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和

公到层轩雪已残,萧林素节晓相看。

山融爱日酥千点,地接顽云缟万端。

曾有金樽开兔苑,况无铁甲戍桑乾。

清风落纸成佳句,身世浑疑在广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再和(其一)

有客秋郊旷望中,更凭佳句发才雄。

牛羊饱食眠平野,雕鹗乘时击迅风。

倦目几随残照断,渴肠惟藉浊醪充。

登临不用频兴感,忧喜能忘是塞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再和都官见答

离幽便欲趁芳时,越分非能守一枝。

多语羞随禽反舌,逢辰强学凤来仪。

故林有约依前去,落絮无踪逐处随。

若得东风聊借力,免教燕燕竞差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再宿白岩院

寺在疏林积霭间,举头无处不苍山。

老松怪石莫知岁,幽鸟孤云相与闲。

衮衮红尘嗟宦路,时时飞梦绕禅关。

上方大士观空坐,应笑喧卑数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