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

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

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

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

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年纪将近古稀,正好忘却尘世间纷扰。
世间的梦境何时能停歇,修炼道德比争夺微利更为重要。
如同恩山深重,爱海广阔,即使身处火热修行中,只要身体康健,就寻找清凉,任由他人误解。
悠闲地看待儒佛道三家,理解自然法则透彻如《周易》。
通晓世间道理,四大皆空,心中无喜无忧。
在高远的洞天福地静心修炼,自在炼制长生不老之丹,将来离去时,飞升青天,显现无为而治的非凡境界。

注释

七旬:指七十岁。
尘世:世俗世界,人间。
世梦:世间的幻象,梦想。
道德修:修炼道德。
火院:比喻修行的艰难环境。
洞天:道教中指仙境。
青霄:高空,青天。

鉴赏

这首元代刘处玄的《蓦山溪》是一首表达超脱世俗、追求内心清净与道义的禅道诗。诗人以七旬之龄自况,意在强调对尘世纷扰的淡然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认为修德比争逐微利更为重要。"恩山爱海"象征深厚的恩情和无私的爱心,而"火院镇烧身"则比喻修炼过程中的磨砺与考验,诗人选择忍受并寻找内心的清凉,不被外界迷惑。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投向儒、释、道三教,认为理解宇宙奥秘的关键在于通达道理,超越四象(生死、贫富、贵贱、智愚)的束缚,达到无喜无忧的境地。"洞天高卧"描绘出隐居修行的生活状态,"自在炼真丹"暗指修炼内丹以求长生不老,最后诗人期待有朝一日能羽化登仙,展现出无为而治的人生理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收录诗词(65)

刘处玄(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

玉峰顶上,知有田三段。

壬润长黄芽,便万斛、珠酬弗换。

一麻一麦,服了自然安,修性命,休延年,别近云霞伴。

阴阳之外,天地难拘管。

得道免轮回,厌世隐、神堂古观。

无为功行,真了去朝元,六铢挂,现真形,三岛十洲玩。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

红莲池畔,不让游山景。

闹里却无心,身似藕出泥花静。

壶天妙趣,别有四时春,真应物,宝光明,今古谁人省。

真行道德,显化邪归正。

口应更声随,只是要、寸灵无病。

贪争意尽,道眼自然开,来世外,混京华,积行常平等。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

人间万事,识破真归笑。

恩爱与尘情,譬无常、般般是了。

浮沤幻体,生灭几时休,忘世梦,去贪争,达道真明晓。

微光觉照,应变通深妙。

命住性通天,有自然、无穷降耀。

阳纯阴尽,蜕壳免沉沦,游阆苑,玩瑶池,玉帝金书诏。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酹江月

陇西余虑,到潍阳秦台,空来空去。

贵府推官同太守,相访临归叮嘱。

壬戌新正,欲邀到府,未见先生许。

处玄重答,这里元宵亦做。

四序孰悟三元,天官赐福,下救阴灵苦。

生在中华崇道德,世赞名传千古。

大醮洪禧,青词奏圣,感应应难遇。

文山作醮,白龟莲衬王祖。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