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奉诏甘泉宫,总徵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争与宫廷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事的忧虑和对将士的同情。诗中的“奉诏甘泉宫”指皇帝颁布命令于甘泉宫,这是一个权力中心,也是军事动员的象征。“总徵天下兵”显示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即将爆发,国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则表现了皇帝在正式礼仪下亲自出行,以示对军队的重视。同时,这也反映出一种形式主义,即便是在战争紧张时刻,也不忘维持皇权的庄严和神圣。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则是诗中最为沉痛的部分,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惨状。数以万计的人被征召入伍,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将无法返回,这强烈地表达了对战士们生命危险的关切和哀伤。
最后,“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是诗人提出的一个建议或愿望。诗人希望能节省宫廷的开支,并将这些节省下来的资源分配给边疆的军事防御,用来支持那些在最前线战斗的人们。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仁心,也反映出他对国家安全和民众福祉的关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宫廷与战场的景象,抒写了战争的残酷和宫廷生活的奢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防和人民生命安全的深切忧虑。
不详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
万木分空霁,流阴中夜攒。
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
澄清入幽梦,破影抱空峦。
恍惚琴窗里,松溪晓思难。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
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
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