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七)田漏

占星昏晓中,寒暑已不疑。

田家更置漏,寸晷亦欲知。

汗与水俱滴,身随阴屡移。

谁当哀此劳,往往夺其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在昼夜星辰的指引下,人们不再怀疑季节的变换。
农夫们甚至设置了漏水的工具来计时,每一刻都渴望知晓。
汗水和水滴一同落下,身体随着阴凉移动不止。
又有谁能怜悯这种辛劳,常常夺走他们的休息时间。

注释

占星:观测天象以判断时间。
昏晓:昼夜交替。
寒暑:四季冷暖。
不疑:不再疑惑。
田家:农家。
置漏:设置漏水壶来计时。
寸晷:极短的时间,比喻片刻。
欲知:想要了解。
汗与水:汗水和雨水。
身随阴屡移:身体随着阴凉不断移动。
屡:频繁。
哀:怜悯。
此劳:这种劳累。
往往:常常。
夺其时:剥夺他们的休息时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勤劳的农民在田间工作的情景。开篇“占星昏晓中,寒暑已不疑”两句,表明农人通过观察星象来判断时间,无论是清晨还是炎热的午后,都不会怀疑季节的更迁。这强调了农人的勤勉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田家更置漏,寸晷亦欲知”两句,则展示了农人对时间的精确掌握。他们不仅在田间设置水漏来计时,还渴望知道每一寸光阴的流逝。这体现了农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汗与水俱滴,身随阴屡移”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形。汗水与天上的雨水交织在一起,他们的身体也随着树荫的移动而移动。这不仅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顺应,也表达了他们辛苦工作的场景。

最后,“谁当哀此劳,往往夺其时”两句,表达了一种对农人辛勤劳作的同情。诗人感慨于农人的不易,指出他们常常因为忙碌而被剥夺了宝贵的时间。这是对农民生活的一种深刻理解和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田间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农人辛勤劳作和对自然规律顺应态度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他们艰苦生活状态的关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八)牛衣

百兽冬自暖,独牛非氄毛。

无衣与卒岁,坐恐得空牢。

主人覆护恩,岂啻一绨袍。

问尔何以报,离离满东皋。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一)田庐

田父结田庐,聊容一身息。

呼儿取茅竹,不借乡人力。

起行庐旁朝,归卧庐下夕。

悠悠各有愿,勿笑田庐窄。

形式: 古风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九)耧种

富家种论石,贫家种论斗。

富贫同一时,倾泻应心手。

行看万垄空,坐使千箱有。

利物博如此,何惭在牛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二)樵斧

百金聚一冶,所赋以所遭。

此岂异莫耶,奈何独当樵。

朝出在人手,暮归在人腰。

用舍各有时,此日两无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