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作别又如许,何当置我旁。
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
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
临风三叹息,此意渺难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栻的作品,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开篇“作别又如许”透露出一种频繁离别的无奈与愁绪,而“何当置我旁”则表现出渴望和亲人团聚的心情。
中间两句“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夜晚翻阅书籍,窗外明月渐渐移至床前,既是时间流逝的象征,也暗示了诗人的寂寞与孤单。
“合志师千载”一句,用“合志”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深,而“千载”则强调了这种情感的长久和深沉。紧接着的“相思谩一方”,则更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虽是无端之想,却占据了心头的一隅。
结尾两句“临风三叹息,此意渺难量”描绘了诗人面对微风,不禁长叹,感慨万千。这里的“此意”指的是那种跨越空间的深切思念,而“渺难量”则形容这种情感之复杂、深沉,难以衡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远方亲友无法聚首时的无奈与思念,是一首感情真挚、意境淡远的佳作。
不详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上方元自好,一榻有馀清。
祇趁晨钟起,宁闻山鸟声。
高僧足幽事,野客富诗情。
试问峰头景,今朝作么生。
故人畴昔隐西峰,野寺幽房一径通。
无复老僧谈旧事,空馀修竹满清风。
梦中寻胜忘南北,句里论心岂异同。
我欲壁间题唱和,他年留得诧南公。
隔岸高低露碧山,眼明便作故园看。
直从榕影度轻舫,更傍溪光抚曲栏。
鸿雁来希空怅望,梅花开早未初寒。
喜君万里同情话,明月清风足佐欢。
谈天终日口澜翻,来乞清甘醒舌根。
满座松声闻金石,微澜鹤影漾瑶琨。
淡中知味谁三咽,妙处相期岂一樽。
有本自应来不竭,滥觞端可验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