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晦择之有诗见怀

作别又如许,何当置我旁。

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

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

临风三叹息,此意渺难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离别之情如此深重,何时能让我在你身边陪伴。
手中的书卷时而展开,时而卷起,月光映照着床榻。
千年师道,心意相通,思念之情却只能占据一方。
面对清风,我多次叹息,这份情感深沉难以衡量。

注释

作别:离别。
何当:何时。
置我旁:让我在你身边。
卷舒:翻阅。
书在手:手中的书卷。
展转:翻来覆去。
月侵床:月光洒在床上。
合志:心意相通。
师千载:千年的师道传承。
相思:思念。
谩一方:只占据一方。
临风:面对清风。
三叹息:多次叹息。
此意:这份情感。
渺难量:深沉难以衡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栻的作品,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开篇“作别又如许”透露出一种频繁离别的无奈与愁绪,而“何当置我旁”则表现出渴望和亲人团聚的心情。

中间两句“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夜晚翻阅书籍,窗外明月渐渐移至床前,既是时间流逝的象征,也暗示了诗人的寂寞与孤单。

“合志师千载”一句,用“合志”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深,而“千载”则强调了这种情感的长久和深沉。紧接着的“相思谩一方”,则更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虽是无端之想,却占据了心头的一隅。

结尾两句“临风三叹息,此意渺难量”描绘了诗人面对微风,不禁长叹,感慨万千。这里的“此意”指的是那种跨越空间的深切思念,而“渺难量”则形容这种情感之复杂、深沉,难以衡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远方亲友无法聚首时的无奈与思念,是一首感情真挚、意境淡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和元晦赠上封长老

上方元自好,一榻有馀清。

祇趁晨钟起,宁闻山鸟声。

高僧足幽事,野客富诗情。

试问峰头景,今朝作么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友人梦游西山

故人畴昔隐西峰,野寺幽房一径通。

无复老僧谈旧事,空馀修竹满清风。

梦中寻胜忘南北,句里论心岂异同。

我欲壁间题唱和,他年留得诧南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正父游榕溪韵

隔岸高低露碧山,眼明便作故园看。

直从榕影度轻舫,更傍溪光抚曲栏。

鸿雁来希空怅望,梅花开早未初寒。

喜君万里同情话,明月清风足佐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石通判酌白鹤泉

谈天终日口澜翻,来乞清甘醒舌根。

满座松声闻金石,微澜鹤影漾瑶琨。

淡中知味谁三咽,妙处相期岂一樽。

有本自应来不竭,滥觞端可验龙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