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子夜歌(其七)

郎从何处来,重袍那如水。

酒无沙糖味,为他沃寒尔。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的一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与环境的交融。

“郎从何处来,重袍那如水。”开篇以疑问句式,引出一位穿着厚重衣物的男子,似乎刚从远方归来,衣着之厚重仿佛能抵御严寒,但这里的“如水”并非直接描述衣物,而是借喻,暗示尽管外在包裹得严实,内心却可能有着难以言说的柔软或情感波动。

“酒无沙糖味,为他沃寒尔。”接着,诗人通过酒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酒本是温暖人心的饮品,但在没有添加沙糖的情况下,失去了原有的甜美,变得平淡甚至略带苦涩。这不仅是在描述酒的味道,更是在暗示,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人们寻求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温暖,更是心灵的慰藉和情感的交流。通过“为他沃寒尔”,诗人巧妙地将“他”指代为那位归来的男子,表达了对他内心情感的关怀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如归家的男子、未加糖的酒,巧妙地传达了对人情冷暖、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寒冷环境中对温暖与情感的渴望。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四时子夜歌(其八)

北风振枯林,严霜杀百草。

欢不与时竞,独向相思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皓]韵

懊侬歌(其一)

五丝合欢被,还得五丝缝。

侬为懊恼曲,还持懊恼侬。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冬]韵

懊侬歌(其二)

布帆百馀幅,阿娜自生风。

江水满如月,那得不愁侬。

形式: 乐府曲辞

懊侬歌(其三)

夙昔幽闺性,冶游持自惑。

旦夕三千里,不复作颜色。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