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闸二首(其一)

画舫连樯住,清流泛闸平。

忽看银汉落,仍听夏雷惊。

正柂迟回久,开头取次轻。

滞留初一快,奔驶忽如倾。

不识风涛恐,聊同枕席行。

行逢贱鱼稻,饱食慰平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装饰华丽的船只连成一片,静静停靠在清澈的河流上。
忽然看见银河倒映水中,又听到夏日的雷声响起。
船夫操纵船舵犹豫不决,开始时动作轻柔。
船只刚开始停留让人畅快,但突然间又像疾驰而下。
对于风浪的恐惧还未消散,暂且如同躺在床上行驶。
行进中遇见了小鱼和稻米,饱餐一顿足以慰藉一生。

注释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
连樯:船只紧密相连。
清流:清澈的流水。
银汉:银河,指倒映在水中的天空。
夏雷:夏季的雷声。
正柂:正对着船舵。
取次:随意,轻柔。
奔驶:快速行驶。
风涛:风浪。
聊同:姑且,暂且。
贱鱼:小鱼,这里表示普通食物。
稻:稻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画舫在河流中行驶的情景。"画舫连樯住"写出了船只众多,排列整齐的画面,"清流泛闸平"则展现了水流平静,闸门开启后的开阔景象。接着,诗人通过"忽看银汉落,仍听夏雷惊",运用比喻,将银河落下的感觉与夏日雷声相融合,营造出瞬间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正柂迟回久,开头取次轻"描述了船夫操控船只时的技巧和节奏,先是缓慢而稳重,然后逐渐加速。"滞留初一快,奔驶忽如倾"进一步刻画了船只速度的变化,从最初的停滞到突然加速,如同倾泻一般。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未知水域的敬畏和探索的喜悦,"不识风涛恐,聊同枕席行",他坦然面对可能的风浪,享受着乘舟的乐趣。最后,"行逢贱鱼稻,饱食慰平生"以小鱼稻米作结,寓意即使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带来生活的满足和平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次水上旅程的体验,既有景色的描绘,也有心境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明日安厚卿强几圣复召饮醉次前韵

芳樽酌水清无淤,梨园著雪迷根株。

邺官士女喜行乐,坐上醉客谁亲疏。

倦游不知岁月过,痛饮渐觉筋骸苏。

风吹落片乱鹅毳,雨结细实骈明珠。

云屯冰积动论顷,谁信城郭涵村墟。

坐观明媚低照席,行看繁闹横遮驹。

我贫不办供酒炙,侧耳日听交朋呼。

无端人事巧拘束,曾不见置闲须臾。

长鲸渴水求入海,老骥伏枥思就车。

清明未过春未老,寒食岂必节与除。

二君为我重置酒,席上醉倒交相扶。

欢娱安用苦酬酢,叫啸不畏相罪辜。

昏然已觉万物小,下视吏役真婢奴。

请君数具牛酒费,此外百事何能如。

形式: 古风

明日复赋

放舟城西南,却向东南泊。

朝来雨新霁,白水浸城脚。

古汴多流苴,清泗亦浮沫。

平吞百涧暴,灭尽三洪恶。

游人不胜喜,水族知当乐。

舟行野凫乱,网尽修鳞跃。

香醪溜白蚁,鲙缕填花萼。

人生适意少,一醉皆应诺。

同游非偶然,后会未前约。

简书尚见宽,行日为公却。

形式: 古风

服栗

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

经霜斧刃全金气,插手丹田借火光。

入口锵鸣初未熟,低头咀噍不容忙。

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林笋

竹林遭冻曾枯死,春笋连年再发生。

天与岁寒终倔强,泽分淇澳转敷荣。

狂鞭已逐草侵径,疏影长随月到楹。

嵇阮欲来从我馀,开门一笑亦逢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