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碧兰母刘氏

苗裔真王后,仪型老监同。

庭惟参玉树,气未感秋蓬。

衣制先期具,舟藏半夜空。

故应芳懿在,位刻贲幽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真正的苗裔如同王后般尊贵,仪态与老监无异。
庭院中只有玉树相伴,气息未显秋天的萧瑟。
衣物早已准备妥当,船只半夜已悄然隐藏。
她的美德必定仍在,刻在幽深的宫殿之中。

注释

苗裔:后代子孙。
仪型:仪态。
老监:年长的官员或侍从。
玉树:比喻高尚的人物或美好的事物。
秋蓬:秋天的蓬草,象征凋零。
衣制:衣物。
舟:船。
空:隐藏起来。
芳懿:美德芬芳。
位:地位。
贲:装饰,这里指刻有花纹。
幽宫:幽深的宫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王后或贵妇人在深宫中的生活情景。"苗裔真王后,仪型老监同"表明她与年迈的宫女一同守候着空寂的宫院。"庭惟参玉树"则写出她的孤独,她只有靠近窗前才能看到外面的玉兰花(这里形象地比喻为“玉树”)。"气未感秋蓬"显示尽管已至秋季,但她所在之处的氛围却仍然没有被秋天的凉意所影响,反映出宫中封闭与隔绝。

接着,"衣制先期具"表明她的生活安排井然有序,衣服制作等都要提前准备。"舟藏半夜空"则透露出她内心的孤独和期待,或许是在暗示某种未知的旅程或是精神上的寄托。

最后,"故应芳懿在,位刻贲幽宫"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王后的同情,她虽然身处深宫之中,但她的美好品德依然存在,而这种品德如同雕刻一般留存于这幽深的宫殿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细描写,展现了古代女性在封建礼教中的局促与孤独,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于她们命运的无奈和赞美。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挽唐学宾

奕世诗书味,端知积庆长。

于人不畦畛,为世作津梁。

肯助鲁修泮,能令齐发棠。

阴功天所相,食报在诸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昌化孙梅泉

挥手秦稽信宿然,未行俄已两周天。

云缄尺素惟开后,雪辊双溪恐堕前。

高谊谁能似孙宰,旧题应复记苏仙。

何时布袜青鞋去,摘野芎苗古寺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陆起潜皆山楼

醉翁朝暮四时景,谁遣描摹入此图。

唤作皆山真个是,携来到处与之俱。

也曾佳客相陪否,亦有清泉可酿无。

更喜一般僧侣旧,高楼百尺俯尘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燕交代□□乐语口号

两君先后缔交承,一笑何妨玉斝倾。

驰驲催人来异渥,卧龙留客自多情。

告新听说三年最,叙旧欣寻再世盟。

天上除书人已到,便看鹄立侍通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