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凤皇楼阁连宫树,天子崔郎自爱贫。
金埒减添栽药地,玉鞭平与卖书人。
家中弦管听常少,分外诗篇看即新。
一月一回陪内宴,马蹄犹厌踏香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开篇“凤皇楼阁连宫树,天子崔郎自爱贫”两句,以凤凰楼阁与皇家园林相连的壮观景象为背景,描写一个名叫崔郎的人物,他不以贫穷为羞,而是自有一番高洁的自尊。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中主人公超越物质享受、追求精神自由的个性。
接着,“金埒减添栽药地,玉鞭平与卖书人”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表现了主人公对于生活的选择。他不愿在金钱堆砌的土地上种植,更钟爱于用玉制成的马鞭去帮助那些卖书的人。这进一步凸显出他对精神事业的支持和推崇,以及对物质财富的淡漠。
“家中弦管听常少,分外诗篇看即新”两句,则透露出主人公虽然生活简朴,但他的心灵世界却异常丰富。尽管家中的乐器不常弹奏,但他总能从书籍中汲取新的精神营养,这些书籍就像是他的精神食粮。
最后,“一月一回陪内宴,马蹄犹厌踏香尘”两句,描绘了主人公虽偶尔参与宫廷宴席,但他对于那些华丽场合中的繁文缛节仍旧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和不适应。他的马蹄似乎也对那些充满香料的尘土感到厌倦,这反映出他内心对于世俗奢华生活的排斥。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活态度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淡泊和追求精神自由生活方式的赞扬。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髭须虽白体轻健,九十三来却少年。
问事爱知天宝里,识人皆是武皇前。
玉装剑佩身长带,绢写方书子不传。
侍女常时教合药,亦闻私地学求仙。
溪田借四邻,不省解忧身。
看日和仙药,书符救病人。
伴僧斋过夏,中酒卧经旬。
应得丹砂力,春来黑发新。
晓日花初吐,春寒白未凝。
月光裁不得,苏合点难胜。
柔腻于云叶,新鲜掩鹤膺。
统心黄倒晕,侧茎紫重棱。
乍敛看如睡,初开问欲应。
并香幽蕙死,比艳美人憎。
价数千金贵,形相两眼疼。
自知颜色好,愁被彩光凌。
此地本无竹,远从山寺移。
经年求养法,隔日记浇时。
嫩绿卷新叶,残黄收故枝。
色经寒不动,声与静相宜。
爱护出常数,稀稠看自知。
贫来缘未有,客散独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