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玄宗纪

皇天鉴晨牝,高庙降神灵。

深沉收庙算,散落出天星。

风云扫周馀,日月光唐经。

殷鉴岂远而,胡昧前车惩。

冰山寒相府,祸水满掖庭。

赐第过乘舆,设榻淩御屏。

胡儿眼孔大,天子无尊荣。

中有言耻者,掷笔但吞声。

倏忽渔阳变,一鼓如西征。

河北指顾间,二十二降城。

潼关半夜开,长安火不明。

乘舆夜西狩,寂寞出咸京。

天人满道路,风雨秋叶零。

昨为金玉枝,今作逋逃丁。

天子保四海,骨肉无依凭。

百里马嵬坡,如在万里行。

六军不肯发,右相首离形。

忍割肺腑恩,宁顾星夕盟。

閒关蜀道难,肠断雨淋铃。

此时何复道,但恨无国祯。

曲江杳何许,平原不知名。

君子道落漠,小人势峥嵘。

巍巍太宗业,飘荡随蓬萍。

所幸一脉存,太子北收兵。

新脱谗言中,其心常怔怔。

灵武事可嗟,亦复有可矜。

殆哉李林甫,万段不足形。

一时天宝事,足戒千万龄。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读唐玄宗纪》由明代诗人王佐(汝学)所作,通过历史的视角,深刻剖析了唐玄宗时期的兴衰与教训。诗中以“皇天鉴晨牝,高庙降神灵”开篇,暗喻历史的审视与神灵的指引,随后描绘了庙算的深远与天星的散落,象征着国家策略与命运的交织。

“风云扫周馀,日月光唐经”两句,展现了历史的更迭与文化的传承,将周朝的余晖与唐朝的辉煌并置,强调了历史的连续性与文化的延续性。接着,“殷鉴岂远而,胡昧前车惩”提醒人们历史的教训并非遥远,而是需要汲取前人的经验以避免重蹈覆辙。

“冰山寒相府,祸水满掖庭”描绘了宫廷内部的冷酷与混乱,暗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情。“赐第过乘舆,设榻淩御屏”则揭示了权贵的傲慢与对皇权的僭越,反映了社会阶层间的矛盾与冲突。

“胡儿眼孔大,天子无尊荣”一句,直指外族入侵与皇权的削弱,凸显了国家面临的外部威胁与内部危机。接下来,“中有言耻者,掷笔但吞声”表达了对忠诚与耻辱的思考,以及在权力斗争中的沉默与无奈。

“倏忽渔阳变,一鼓如西征”描绘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如同战鼓响起,预示着国家的动荡与分裂。“河北指顾间,二十二降城”、“潼关半夜开,长安火不明”、“乘舆夜西狩,寂寞出咸京”等句,详细描述了战争的残酷与都城的沦陷,以及皇帝仓皇逃亡的情景。

“天人满道路,风雨秋叶零”、“昨为金玉枝,今作逋逃丁”、“天子保四海,骨肉无依凭”等诗句,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与人民的苦难,以及皇室成员之间的疏离与背叛。

“百里马嵬坡,如在万里行”、“六军不肯发,右相首离形”、“忍割肺腑恩,宁顾星夕盟”、“閒关蜀道难,肠断雨淋铃”等描述了马嵬坡之变与杨贵妃的悲剧,以及唐玄宗在蜀地的流亡生活,充满了哀伤与无奈。

“此时何复道,但恨无国祯”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贤臣的渴望。“曲江杳何许,平原不知名”、“君子道落漠,小人势峥嵘”、“巍巍太宗业,飘荡随蓬萍”、“所幸一脉存,太子北收兵”等诗句,反思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与王朝的兴衰,以及道德与权力的较量。

最后,“新脱谗言中,其心常怔怔。灵武事可嗟,亦复有可矜。殆哉李林甫,万段不足形”总结了李林甫的奸佞与唐玄宗的犹豫,以及灵武事件的复杂性,强调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事件的多面性。

整首诗通过对唐玄宗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深刻揭示了权力、道德、忠诚与背叛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历史教训对于后世的警示意义。

收录诗词(370)

王佐(汝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父母怜儿苦

父母怜儿苦,送投主人乐。

父母心常存,主人恩易薄。

有如涸辙鱼,江南望漠漠。

有如霜林鸟,林稀无栖泊。

东邻岂无主,雕梁而黝垩。

西邻岂无主,衣食亦不恶。

也知恩易深,初非父母托。

彼恩诚则然,我心宁不怍。

所贵守分义,甘心死帘幕。

皇天如有知,白日清霜落。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同是浮生侣

同是浮生侣,心无贵贱殊。

死生均好恶,苦乐共违趋。

笼鸟随人活,盆鱼待主濡。

主恩难自保,鱼鸟欲何如。

蜀道在平地,吴江岂故居。

浩歌声激石,白日暗堪舆。

形式: 排律

质庵(其一)

羲农世已远,浇风散太朴。

伊谁返淳淳,举世看落落。

洪都养素翁,白首在林壑。

敛华就质实,古人不落莫。

譬如天然玉,所贵在其璞。

圭璋与珊瑚,则已厌锥凿。

譬如生成木,老朽亦不恶。

牺樽而青黄,其性则已斲。

我读质庵卷,梦想在寥廓。

坐见太素心,雕虫可无作。

形式: 古风

质庵(其二)

质庵乃小隐,栖迟厌世烦。

旦旦铲华采,而欲寻根源。

举世尚文辞,质庵讷不言。

举世尚华饰,质庵行是敦。

一质而已矣,多文奚足云。

吾请为质庵,近前一致词。

文质贵彬彬,昔闻之先师。

不见子桑户,谓孔文无质。

欲说而质之,贻笑至今日。

不见孔仲尼,讥户质无文。

欲说而文之,户坚如不闻。

我学仲尼者,质庵无我弃。

他日见质庵,当以文相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