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其四)

日落紫霞洲。兰舟稳放流。玉虹仙、如在黄楼。

何必锦袍吹玉笛,听欸乃、数声秋。赤壁舞涛头。

周郎还到不。倚西风、袅袅余愁。

唤起横江飞道士,来伴我、月中游。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想象中的仙界生活,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自由与精神寄托的意境。首句“日落紫霞洲”设置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天边的地平线上,夕阳的余晖洒在神秘的紫霞洲上。

“兰舟稳放流”中的“兰舟”通常象征着高洁或超凡脱俗,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心中理想的交通工具,在现实世界中不受羁绊地自由漂浮。"玉虹仙、如在黄楼"则是对仙境生活的一种向往,玉虹象征着连接天地的桥梁,而黄楼可能暗指历史上的某些故事或诗意空间。

接下来的“何必锦袍吹玉笛,听欸乃、数声秋”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锦袍与玉笛都是贵族或仙人的象征,但诗人认为这些都不如自然界中秋天的几声风响来得宁静和美好。

“赤壁舞涛头”则是对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的一个回响,周郎即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诸葛亮。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历史沧桑、英雄辈出的感慨,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缅怀。

“周郎还到不”则是一种无奈与怀旧的复杂情感,可能是诗人在表达自己对过去时代或精神领袖的向往,但同时也意识到那种时代和英雄已不可再得。

“倚西风、袅袅余愁”中的“倚西风”则是在描写一个借助自然之力来抒发情感的场景,西风可能象征着秋天的凉爽,也可能代表着某种离别或孤独的情绪。"袅袅余愁"则是对这种情感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无尽的回忆。

最后两句“唤起横江飞道士,来伴我、月中游”则是一种超脱现实的想象。诗人通过召唤一位能够飞行的道士,与之共同在月光下漫游,这是对自由与精神解放的一种极致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束缚的逃离欲望和对超自然世界的向往。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精妙的意境构建,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与美好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唐多令(其八)癸未上元午晴

春雨满江城。汀洲春水生。更悲久雨似春酲。

犹有一般天富贵,夜来雨、早来晴。年少总看灯。

老来犹故情。便无灯、也自盈盈。

说著春情谁不爱,今夜月、有人行。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唐多令(其二)

风露小瀛洲。斜河倒海流。人间尘、不到琼楼。

错向五陵陵上望,几回月、几回秋。落日太湖头。

垂虹今是不。醉尊前、往往成愁。

便有扁舟西子在,无汗漫、与君游。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唐多令(其一)丙子中秋前,闻歌此词者,即席借芦叶满汀洲韵

明月满沧洲。长江一意流。更何人、横笛危楼。

天地不知兴废事,三十万、八千秋。落叶女墙头。

铜驼无恙不。看青山、白骨堆愁。

除却月宫花树下,尘坱莽、欲何游。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唐多令(其三)

寒雁下荒洲。寒声带影流。便寄书、不到红楼。

如此月明如此酒,无一事、但悲秋。万弩落潮头。

灵胥还怒不。满湖山、犹是春愁。

欲向涌金门外去,烟共草、不堪游。

形式: 词牌: 唐多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