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姚秀才弃举业,为道士于升州

娟娟月出敬亭山,曾照书声竹树间。

澹墨何须题雁塔?扁舟先已过龙湾。

仙人观阙云端见,帝子笙箫月下还。

水驿花开笑相问,澹波谁似白鸥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宣城姚秀才弃举业,为道士于升州》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凡的月夜景象。首句“娟娟月出敬亭山”,以月亮的升起和敬亭山的静谧相互映衬,展现出夜晚的清幽。接着,“曾照书声竹树间”回忆起秀才过去在竹林中读书的时光,暗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留恋。

“澹墨何须题雁塔?”诗人以淡然的笔触,表达了秀才放弃科举,无需再在名利之路上留下痕迹的决心。后两句“扁舟先已过龙湾”则描绘他乘舟离去,暗示着一种超脱尘世的逍遥。

“仙人观阙云端见,帝子笙箫月下还”运用神话般的意象,描绘秀才如同仙人般在云端之上,笙箫声在月下回荡,流露出对道教生活的向往与归宿感。

最后,“水驿花开笑相问,澹波谁似白鸥闲?”以花开的欢笑和白鸥的悠闲,进一步渲染出秀才选择的隐逸生活是多么的自在与宁静。整首诗通过月夜景色和人物心境的描绘,赞美了姚秀才放弃仕途,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542)

郑元祐(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至元丁丑夏五,宣城汪叔敬、吴人干寿道、丹丘柯敬仲、国人泰兼善同仆游天平,次往灵岩,有作奉和二首(其一)天平魏公祠

西望层峦草木青,魏公祠下拜仪刑。

经纶有策回天地,忧乐无时忘阙庭。

异代蒸尝遵典礼,故山香火下神灵。

浮云变灭知何在?闲听松风语塔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至元丁丑夏五,宣城汪叔敬、吴人干寿道、丹丘柯敬仲、国人泰兼善同仆游天平,次往灵岩,有作奉和二首(其二)灵岩涵空阁

吴王宫阙草萋萋,飞阁重登意转迷。

洗砚池边云欲暝,拜郊台上日平西。

湖涵远浪千帆没,树响悲风一鹘栖。

江海鸱夷招不返,荒烟野水鹧鸪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送乐鼎仪归东平

岱宗高入帝青寒,策马东归不厌看。

一变便兴周礼乐,两生那识汉衣冠?

雨休树下碑仍在,云起封中玉未刊。

更上灵光殿基望,冥冥鸿鹄有修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季山甫慈湖教谕

季子扬舲之甬东,慈湖应与暮潮通。

豚吹野岸杨花白,鸠食桑林椹子红。

遗老应传羲易说,先民谁继日钞功?

东吴寓叟头全白,目送孤云没断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