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古题序.夫远征

赵卒四十万,尽为坑中鬼。

赵王未信赵母言,犹点新兵更填死。

填死之兵兵气索,秦强赵破括敌起。

括虽专命起尚轻,何况牵肘之人牵不已。

坑中之鬼妻在营,髽麻戴绖鹅雁鸣。

送夫之妇又行哭,哭声送死非送行。

夫远征,远征不必戍长城,出门便不知死生。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赵国四十万士兵,全成了坑中的亡魂。
赵王不信赵母的劝言,仍征召新兵去白白送死。
送死的士兵士气低落,秦军强大赵国战败,白起成为敌人。
白起擅自命令虽重,但被不断牵制的人更难行动。
坑中亡魂的妻子在军营,披麻戴孝鹅雁哀鸣。
送别丈夫的妇女又哭泣,这哭声是送葬不是送行。
丈夫远征,远征不只守长城,一旦出门生死难料。

注释

赵卒:赵国的士兵。
四十万:形容士兵众多,实际数字可能有夸张。
坑中鬼:指被活埋的士兵,特指长平之战中被秦军坑杀的赵国士兵。
赵王:赵国的国王。
赵母言:指赵国某位重要人物或智者的建议,可能指平原君的母亲或其他顾问。
点新兵:征召新兵。
填死:指派去送死。
填死之兵:被派去送死的士兵。
兵气索:士气衰竭。
秦强赵破:秦国强大而赵国被打败。
括敌起:指白起,赵国的对手,此句描述他因赵国的失误而得势。
括虽专命:白起虽然独断专行。
起尚轻:他的行动还算轻的(相比内部的掣肘)。
牵肘之人:指那些在背后制约、妨碍决策的人。
坑中之鬼妻:被坑杀士兵的妻子。
髽麻戴绖:古代丧服,表示哀悼。
鹅雁鸣:形容凄凉的哀鸣声,也可能指自然界的鹅雁也在悲鸣。
送夫之妇:送别丈夫的妇女。
行哭:边走边哭。
送死非送行:这是在送葬不是送别,意味着已知丈夫必死。
夫远征:丈夫远行征战。
戍长城:守卫长城,这里泛指边疆戍守。
出门便不知死生:一旦出征,生死就难以预料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后的惨状和家庭的悲哀。开篇即以"赵卒四十万,尽为坑中鬼"揭示了战事的残酷与死亡的规模,表明赵王未能听从母亲的谏言,继续征兵,只是让更多的人送死。"填死之兵兵气索"写出了战争带来的无尽哀伤和怨恨。

接着,"秦强赵破括敌起"则指出秦国的力量导致了赵国的失败,括(括苍)虽然被赋予重任,但其命运亦显得轻易。"何况牵肘之人牵不已"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无力感和悲哀,即使是那些能够左右战局的人也无法挽回。

随后,诗中转向家庭的悲剧,"坑中之鬼妻在营,髽麻戴绖鹅雁鸣"描写了战争中丧命士兵留下来的寡妇,在军营中哀嚎痛哭,她们所戴的头饰和发型都透露出一种悲凉。"送夫之妇又行哭,哭声送死非送行"则是对她们在送别丈夫时的悲痛呼唤,这哭泣的声音并不是为了送别,而是一种无奈与哀伤。

最后,"夫远征,远征不必戍长城,出门便不知死生"这两句诗则表达了对于远征士兵命运的不确定性,他们甚至连是否能够返回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会不会在战场上失去生命。这一段落以一种无奈和宿命论的视角,结束了对战争与家庭悲剧的描绘。

这首诗通过对死亡、哀伤和无力的反复强调,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普通百姓所承受的痛苦。诗人元稹以其特有的抒情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其对个人生活的破坏。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乐府古题序.忆远曲

忆远曲,郎身不远郎心远。

沙随郎饭俱在匙,郎意看沙那比饭。

水中书字无字痕,君心暗画谁会君。

况妾事姑姑进止,身去门前同万里。

一家尽是郎腹心,妾似生来无两耳。

妾身何足言,听妾私劝君。君今夜夜醉何处?

姑来伴妾自闭门。嫁夫恨不早,养儿将备老。

妾自嫁郎身骨立,老姑为郎求娶妾。

妾不忍见姑郎忍见,为郎忍耐看姑面。

形式: 乐府曲辞

乐府古题序.冬白纻

吴宫夜长宫漏款,帘幕四垂灯燄煖。

西施自舞王自管,雪纻翻翻鹤翎散。

促节牵繁舞腰懒,舞腰懒,王罢饮。

盖覆西施凤花锦,身作匡床臂为枕。

朝佩枞玉王晏寝,寝醒阍报门无事。

子胥死后言为讳,近王之臣论王意。

共笑越王穷惴惴,夜夜抱冰寒不睡。

形式: 乐府曲辞

乐府古题序.古筑城曲五解(其一)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

自从冒顿强,官筑遮虏城。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乐府古题序.古筑城曲五解(其二)

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

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