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归多旅恨,西上少知音。
寒食看花眼,春风落日心。
百忧当二月,一醉直千金。
到处公卿席,无辞酒盏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送常秀才下第东归》。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于即将到来的分别所带来的无限忧思。
“东归多旅恨”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东归时的复杂感情,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已成为一种难以言说的痛苦。而“西上少知音”则更深一层地揭示出在这个过程中,能理解自己心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种感觉更加剧烈了诗人的哀伤。
“寒食看花眼”中的“寒食”,指的是清明时节的寒食节,那时候天气转凉,而“看花眼”则透露出诗人在这节令中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感受,显得格外凄楚。紧接着,“春风落日心”更是将这种哀愁深化为对时间流逝和季节变迁的无奈感受。
“百忧当二月,一醉直千金。”这里诗人以一个惊人的比喻,将自己的万千忧思与二月时节相提并论,表明了心中的沉重,而“一醉直千金”则是用豪放的笔触来描绘酒宴中的一场醉酒,虽然花费千金,但也只能暂时抚慰那颗不安的心。
最后两句,“到处公卿席,无辞酒盏深。”诗人表达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的座位,而“无辞”则意味着不需要多余的言语,直接以酒杯为媒,交流彼此的心声。这里的“酒盏深”,既可以理解为饮酒至深夜,也可以象征着他们之间的情谊之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面对分别时的复杂心理状态。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送别,更是诗人心灵深处的一次自我倾诉。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六十衰翁儿女悲,傍人应笑尔应知。
弟兄垂老相逢日,杯酒临欢欲散时。
前路加餐须努力,今宵尽醉莫推辞。
司徒知我难为别,直过秋归未讶迟。
千里归程三伏天,官新身健马翩翩。
行冲赤日加餐饭,上到青云稳著鞭。
长庆老郎唯我在,客曹故事望君传。
前鸿后雁行难续,相去迢迢二十年。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三岁相依在洛都,游花宴月饱欢娱。
惜别笙歌多怨咽,愿留轩盖少踟蹰。
剑磨光彩依前出,鹏举风云逐后驱。
从此求闲应不得,更能重醉白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