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徐州莫辞酒

莫辞酒,此会固难同。

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

莫辞酒,谁为君王之爪牙。

春雷三月不作响,战士岂得来还家。

形式: 古风

翻译

不要推辞美酒,这样的聚会实难再有。
请看那些女工在织机上忙碌,她们织出的布料一半染成了军旗的红色。
不要推辞美酒,谁又是君王的得力助手呢?
春天的雷声三月都没有响起,战士们怎能期待回家团聚。

注释

莫辞:不要推辞。
固:确实。
女工:女性工人。
机上帛:织机上的布匹。
半作:一半制成。
军人旗:军旗。
红:红色。
君王:君主。
爪牙:得力助手或亲信。
春雷:春天的雷声。
战士:士兵。
岂得:怎能。
来还家:回家。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赠张徐州莫辞酒》。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和强烈个人情感色彩的诗作。

“莫辞酒, 此会固难同。”开篇即表达了对当前聚会难得一遇的珍惜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机会渺茫的担忧。诗人通过这句诗传达了一种时光易逝、人事难以长久的感慨。

“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这里借助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刻苦面貌。女工在织布机上辛勤劳动,而所织之物有一部分被用于制作战士们的旗帜。这两种形象交织在一起,不仅展示了当时战争频繁、民生困顿的现实,也反映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莫辞酒,谁为君王之爪牙。”诗人的情感在这里达到了一个高潮点。面对杯中的美酒,他不忍心拒绝,因为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有些人成为了君主的爪牙,为权力所驱使,失去了自己的人性和自由。这句诗充满了对自由与尊严的渴望,以及对那些失去自我、成为权力工具者的悲悯。

“春雷三月不作响,战士岂得来还家。”最后两句诗写出了战争的阴霾未散,即便是到了应该有雷声出现的春日,也沉默无声。同时,战士们因战事未休,也无法返回温暖的家园。这是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离别之痛的一种深刻描绘。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韩愈卓越的文学才华,更通过其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段动荡时期的人类悲欢离合。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赠张籍

吾老著读书,馀事不挂眼。

有儿虽甚怜,教示不免简。

君来好呼出,踉蹡越门限。

惧其无所知,见则先愧赧。

昨因有缘事,上马插手版。留君住厅食,使立侍盘?。

薄暮归见君,迎我笑而莞。

指渠相贺言,此是黄金产。

吾爱其风骨,粹美无可拣。

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丳。

开祛露毫末,自得高蹇嵼。

我身蹈丘轲,爵位不早绾。

固宜长有人,文章绍编刬。

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

召令吐所记,解摘了瑟僩。

顾视窗壁间,亲戚竞觇矕。

喜气排寒冬,逼耳鸣睍睆。

如今更谁恨,便可耕灞浐。

形式: 古风 押[潸]韵

赠河阳李大夫

四海失巢穴,两都困尘埃。

感恩由未报,惆怅空一来。

裘破气不暖,马羸鸣且哀。

主人情更重,空使剑锋摧。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赠郑兵曹

尊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

尊酒相逢十载后,我为壮夫君白首。

我材与世不相当,戢鳞委翅无复望。

当今贤俊皆周行,君何为乎亦遑遑。

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

形式: 古风

赠侯喜

吾党侯生字叔?,呼我持竿钓温水。

平明鞭马出都门,尽日行行荆棘里。

温水微茫绝又流,深如车辙阔容辀。

虾蟆跳过雀儿浴,此纵有鱼何足求。

我为侯生不能已,盘针擘粒投泥滓。

晡时坚坐到黄昏,手倦目劳方一起。

暂动还休未可期,虾行蛭渡似皆疑。

举竿引线忽有得,一寸才分鳞与鬐。

是日侯生与韩子,良久叹息相看悲。

我今行事尽如此,此事正好为吾规。

半世遑遑就举选,一名始得红颜衰。

人间事势岂不见,徒自辛苦终何为。

便当提携妻与子,南入箕颍无还时。

叔?君今气方锐,我言至切君勿嗤。

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