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王朝簪笏拥天扉,肯以经纶假布衣。
老信苍生终有命,穷忧当世益思归。
一身谁作千年望,两眼空看万事非。
闻说韦编日开阅,可应三复叹知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所作,寄给聪明有见识的朋友黄晞。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的诗句。
诗的开篇“王朝簪笏拥天扉,肯以经纶假布衣。”表达了诗人对权贵阶层奢侈生活的批判,同时也反映出自己清贫的处境。这里,“王朝”指的是统治阶级,而“簪笏”是古代官员佩戴的饰物,用来比喻他们的骄奢和封建礼仪;“经纶”则象征着织造布匹,意在说明诗人虽贫,但仍坚守自己的本分。
接下来的两句,“老信苍生终有命,穷忧当世益思归。”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诗人相信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寿命,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贵;而“穷忧”则指的是因贫困所生的忧虑,这种忧虑促使诗人更加思念家乡。
“一身谁作千年望,两眼空看万事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感和无奈。首先,“一身”强调个人在漫长历史面前的渺小;“千年望”则表现出对未来无限的向往与思考。而“两眼空看万事非”则是诗人面对现实中的种种不公,感到无力改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
最后,“闻说韦编日开阅,可应三复叹知几。”表达了诗人对于古籍的尊重和学习态度。这里“韦编”指的是用皮革装订的书籍,即古代的典籍;“日开阅”表示诗人每天都在研读这些书籍,而“三复叹知几”则说明他对经典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赞赏。
总体来看,这首诗既包含了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不详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只卓来篇不许双,社坛高处立旌幢。
自知孤敌难为胜,欲竖长幡一面降。
须学依墙勤哭楚,莫同伏弩助收庞。
何时玉手归重搦,笑倒秋醪潋滟缸。
晚虹随雨过山巅,谁插青云倒挂悬。
可惜两垂空到海,不令一直径冲天。
不堪暮霭难相蔽,尝到斜阳亦可怜。
好使渴来能剧饮,且教溪壑减清渊。
常恐朝阴至夕曛,好风吹去信多勤。
得逢白日忽开眼,可惜青天尚有云。
安得植梯悬碧落,共操长帚扫妖氛。
恨无玉纩充天耳,垤鹳鸣鸠愿不闻。
晓枝开早未多稠,屡嗅清香不忍收。
万木已知春尽到,百花常负后来羞。
东风也合相和暖,腊雪无端欲滞留。
满眼萧疏正堪惜,莫将横笛起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