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日

年年最后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馀。

十二春秋新罢讲,五千道德适亲书。

木经霜雪根无蠹,船出风波载本虚。

自怪多年客箕颍,每因吾党赋归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每年年末都喝屠酥酒,不知不觉已年过七旬。
刚刚结束十二年的儒家经典研习,又开始研读五千条道德准则。
经过霜雪考验的树木根部没有虫害,航行在风浪中的船只装载着空虚的内心。
自己惊奇多年来作为客居者在箕山颖水间,常常因为同道朋友的诗作而产生归乡之情。

注释

屠酥:古代的一种节日酒,此处指岁末饮酒庆祝。
罢讲:结束学术研究或教学。
五千道德:指儒家经典《道德经》。
蠹:蛀虫,这里比喻虫害。
虚:空虚,指内心空洞。
赋归欤:引用《诗经》中的‘归欤’,表达归隐的愿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人以个人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感悟的深沉思考。首句“年年最后饮屠酥”描绘了诗人每年岁末与朋友相聚,共饮屠苏酒的情景,屠酥是一种传统节日饮品,寓意驱邪避疫。次句“不觉年来七十馀”感慨时光匆匆,转眼已过七十个春秋。

第三句“十二春秋新罢讲”暗示诗人曾担任教职,教导弟子,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五千道德适亲书”引用《道德经》五千言,表明他对儒家和道家经典都有深入研读,体现了其深厚的学识修养。接下来,“木经霜雪根无蠹,船出风波载本虚”运用比喻,树木历经风霜仍坚韧,船只虽经波涛但载物空虚,寓意人应如木般坚韧,内心充实。

尾联“自怪多年客箕颍,每因吾党赋归欤”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长期在外漂泊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常在聚会时被同僚问及是否考虑回归故里。整首诗情感真挚,寓哲理于生活琐事之中,展现了苏辙的文人情怀和人生智慧。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除日二首(其二)

七十四年明日是,三千里外未归人。

酒篘泉涌如迎节,诗句云生喜见春。

贺客不来知我病,邻家窃语笑吾真。

时人莫作乐天看,燕坐端能毕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除日二首(其一)

屠苏末后不辞饮,七十四人今自希。

筋力明年应更减,诚心忧世久知非。

脾寒服药近方验,风痹经冬势渐微。

得罪明时归已晚,此生此病任人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除夜

老去不自觉,岁除空一惊。

深知无得丧,久已罢经营。

黄卷讥前失,清樽借后生。

何年遂疏懒,伏腊任躬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除夜二首(其二)

七十三年客,相从尚几年。

西方他日事,东鲁一经传。

渐解平生缚,初安半夜禅。

纷纷争夺际,何意此心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