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二首(其二)

七十三年客,相从尚几年。

西方他日事,东鲁一经传。

渐解平生缚,初安半夜禅。

纷纷争夺际,何意此心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七十三年来客居他乡,相伴还能有多少时日。
未来的西方世界之事,只希望在东方鲁地传播经义。
渐渐解开一生的束缚,开始安心修行半夜禅法。
身处纷纷扰扰的争夺之中,却没想到我的心如此宁静。

注释

七十三年:指诗人已经七十三岁。
客:客居。
尚:还。
西方:可能指远方或未来的世界。
他日:将来。
东鲁:古代地区名,今山东一带。
一经:一部经典或学问。
渐解:逐渐解开。
平生缚:一生的束缚或困扰。
初安:刚刚安定。
半夜禅:深夜静修禅定。
纷纷:形容众多且杂乱。
争夺:争斗和竞争。
何意:哪里料到。
此心:指诗人的内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除夜二首(其二)》中的一联,表达了诗人晚年的心境和感慨。"七十三年客,相从尚几年",诗人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自况,感叹人生已进入暮年,与朋友相伴的日子所剩无多。"西方他日事,东鲁一经传",暗示自己一生致力于学问传播,即使在晚年,对儒家经典的传承仍视为重要使命。

"渐解平生缚,初安半夜禅",诗人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俗的束缚逐渐减轻,开始在深夜静心修禅,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纷纷争夺际,何意此心全",面对世间纷扰的名利之争,诗人表现出超脱的态度,感叹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的本心依然得以保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苏辙晚年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展现了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除夜二首(其一)

年年赋除夜,一赋一衰残。

家有三斗酿,春馀半月寒。

鸡豚不改旧,邻里自相欢。

元日应无客,萧然不著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除夜会饮南湖怀王巩

岁晚城东故相家,夜听帘外落琼花。

醉眠东阁银釭暗,起视中庭风竹斜。

鲁酒近来无奈薄,秦筝别后苦闻誇。

思君倦对空陂饮,归去纷如日莫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食鸡头

风开芡觜铁为须,斧斫沙磨旋付厨。

细嚼兼收上池水,徐咽还成沧海珠。

佳客满堂须一斗,闲居赖我近平湖。

多年不到会灵沼,气味宛然初不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食菱

野沼涨清泉,乌菱不直钱。

蟹肥螯正满,石破髓初坚。

节物秋风早,樽罍夜月偏。

令人思淮上,小舫藕如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