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目三千尺,高楼第一峰。
瀑来飞万马,石削起双龙。
白日江华细,朱霞海色封。
行歌秋更好,散发弄芙蓉。
这首诗描绘了东皋隐居地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美丽。首句“天目三千尺,高楼第一峰”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将天目山的高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仿佛那山峰直插云霄,令人叹为观止。接下来,“瀑来飞万马,石削起双龙”两句,通过瀑布和岩石的比喻,进一步渲染了山川的壮阔景象,瀑布如万马奔腾,岩石则像是双龙跃起,形象生动,富有动态感。
“白日江华细,朱霞海色封”则转向对光线与色彩的描绘,白日下的江面细波粼粼,晚霞映照下,海色被染上了一层红晕,色彩斑斓,美不胜收。最后,“行歌秋更好,散发弄芙蓉”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与自在心境,秋天的行歌更为悦耳,散发飘逸,玩赏着荷花,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雅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不详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亦抱杞人念,其如苕水幽。
手携青玉杖,坐老白蘋洲。
万象秋如滴,群峰日乱流。
太湖三百顷,处处不惊鸥。
避世亦何甚,空山一钓台。
幽人瑶瑟至,稚子石门开。
白发照秋水,青天落夜杯。
近云常五色,或恐汉麻来。
使者发湖千,千山摇岁寒。
渔樵心或负,烽燧鬓应残。
青雀凌风上,黄河落木看。
貂裘须早御,朔雪满长安。
故园栖隐处,何得尔为群。
握手先朝雨,论心到暮云。
江湖双鬓短,日月两秋分。
岂有同心者,令予不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