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六十六)龙泓洞

洞口无凡木,阴森夏亦寒。

谁知一泓水,曾有老龙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龙泓洞的神秘与幽深。首句“洞口无凡木”,以“无凡木”三字,突出了洞口的不凡,暗示洞内可能隐藏着非凡之物。接着,“阴森夏亦寒”一句,通过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冷寂而神秘的氛围,即使在炎炎夏日,洞内也弥漫着凉意,进一步强化了洞穴的奇异特性。

“谁知一泓水,曾有老龙蟠。”这两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提出疑问的方式,引人遐想。一泓清泉之中,曾经盘踞着一条古老的龙,这样的设定不仅增添了故事性,更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和灵性,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股古老而强大的生命力。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既神秘又充满想象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六十七)理公岩

晋代胡僧理,开山第一人。

欲寻岩下迹,猿鸟送馀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六十八)客儿亭

翻经人已去,谁为立幽亭。

一望野云白,半藏山骨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青]韵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六十九)石莲华峰

亭亭碧莲华,何年化为石。

越女莫惊猜,岩猿自相识。

形式: 五言绝句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七十)翻经台

盥手天池水,熏毫海渚香。

翻成多少帙,台石尚辉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