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晋代胡僧理,开山第一人。
欲寻岩下迹,猿鸟送馀春。
这首诗描绘了晋代的一位胡僧在山中开山立业的场景,以及后世对这位先贤的追忆。首句“晋代胡僧理,开山第一人”点明了人物身份与功绩,暗示了其在佛教传播与山林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欲寻岩下迹,猿鸟送馀春”则通过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如猿猴、飞鸟与春天的余晖,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穿越时空,亲临现场感受那份历史的沉淀与自然的和谐。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赞颂了古代僧人的开拓精神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生命美好的向往。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历史感又富含诗意的画面,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不详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翻经人已去,谁为立幽亭。
一望野云白,半藏山骨青。
亭亭碧莲华,何年化为石。
越女莫惊猜,岩猿自相识。
盥手天池水,熏毫海渚香。
翻成多少帙,台石尚辉光。
丹成灶犹在,夜气接湖云。
仙路何由问,刀圭幸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