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侯十七校书见访

东城独屏居,有客到吾庐。

发廪因舂黍,开畦复剪蔬。

许酣令乞酒,辞窭任无鱼。

遍出新成句,更通未悟书。

藤丝秋不长,竹粉雨仍馀。

谁为须张烛,凉空有望舒。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翻译

我在东城独自居住,有客人来访我的小屋。
打开粮仓舂黄米,开辟菜园又修剪蔬菜。
我允许客人尽情畅饮,虽然家中贫寒连鱼都没有。
我拿出新写的诗句与他分享,也一起研读还未理解的书籍。
秋天藤蔓不再生长,雨后竹叶上还留有余粉。
谁能在此时点亮蜡烛,只希望清空能带来凉爽和希望。

注释

东城:指诗人所在的城市东部。
独屏居:独自居住在一个角落。
吾庐:我的房子。
发廪:打开粮仓。
舂黍:捣黄米做饭。
开畦:开辟菜园。
剪蔬:修剪蔬菜。
许酣:允许畅饮。
乞酒:请求酒喝。
辞窭:家境贫寒。
无鱼:没有鱼招待。
新成句:新创作的诗句。
未悟书:尚未理解的书籍。
藤丝秋不长:秋天藤蔓停止生长。
竹粉雨仍馀:雨后竹叶上的粉状物残留。
须张烛:需要点燃蜡烛。
望舒:神话中的月神,这里指期待凉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居东城时的一次友人探望的情景。开篇“东城独屏居,有客到吾庐”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东城,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以及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的热情关怀。

接下来的“发廪因舂黍,开畦复剪蔬”描述了主人为了款待客人,不惜劳力地整理园中之物,以备宴席。其中,“发廪”指的是整理仓库以取出粮食,“舂黍”则是清除谷物中的杂质,“开畦”和“剪蔬”则分别代表了开辟菜地并修剪蔬草,展示了一种勤劳与丰富的生活场景。

紧接着“许酣令乞酒,辞窭任无鱼”两句,透露出了主人对于客人的款待之心和对宴席准备上的不足。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虽然家中酒肉不丰,但仍然热情地邀请友人共饮。

“遍出新成句,更通未悟书”则表现了主人与客人之间围绕文学创作和学问讨论的情景,诗人在这里展现了自己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和渴望。

随后的“藤丝秋不长,竹粉雨仍馀”两句,以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恬然自得的情怀。其中,“藤丝”指的是藤蔓,“秋不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竹粉”则是竹叶上的细小尘埃,配合“雨仍馀”共同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湿润的景致。

最后,“谁为须张烛,凉空有望舒”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处时的一种宁静与期待。在这里,“须张烛”意味着需要点燃蜡烛以驱逐黑暗,而“凉空有望舒”则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寂寞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情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生活场景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文人隐居田园、以文会友的生活理想,以及他们对于自然美好、文化传承的热爱。

收录诗词(168)

耿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 字:洪源
  • 籍贯:河东(今属山西)

相关古诗词

酬张少尹秋日凤翔西郊见寄

鼎气孕河汾,英英济旧勋。

刘生曾任侠,张率自能文。

官佐征西府,名齐将上军。

秋山遥出浦,野鹤暮离群。

远恨边笳起,劳歌骑吏闻。

废关人不到,荒戍日空曛。

草木凉初变,阴晴景半分。

叠蝉临积水,乱燕入过云。

丽藻终思我,衰髯亦为君。

闲吟寡和曲,庭叶渐纷纷。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横吹曲辞.入塞曲

将军带十围,重锦制戎衣。

猿臂销弓力,虬须长剑威。

首登平乐宴,新破大宛归。

楼上姝姬笑,门前问客稀。

暮烽玄菟急,秋草紫骝肥。

未奉君主诏,高槐昼掩扉。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

题清源寺

儒墨兼宗道,云泉隐旧庐。

盂城今寂寞,辋水自纡馀。

内学销多累,西林易故居。

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

陈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

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赠兴平郑明府

海内兵犹在,关西赋未均。

仍劳持斧使,尚宰茂陵人。

遥夜重城掩,清宵片月新。

绿琴听古调,白屋被深仁。

迹与儒生合,心惟静者亲。

深情先结契,薄宦早趋尘。

贫病休何日,艰难过此身。

悠悠行远道,冉冉过良辰。

明主知封事,长沮笑问津。

栖遑忽相见,欲语泪沾巾。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