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少尹秋日凤翔西郊见寄

鼎气孕河汾,英英济旧勋。

刘生曾任侠,张率自能文。

官佐征西府,名齐将上军。

秋山遥出浦,野鹤暮离群。

远恨边笳起,劳歌骑吏闻。

废关人不到,荒戍日空曛。

草木凉初变,阴晴景半分。

叠蝉临积水,乱燕入过云。

丽藻终思我,衰髯亦为君。

闲吟寡和曲,庭叶渐纷纷。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巨大的宝鼎孕育了黄河与汾河的气势,英雄们延续着过去的功绩。
刘生曾以侠义闻名,张率则擅长文学。
他们在官府中辅佐征西府,名声与上将相当。
秋天的山峦从水边遥远地延伸,野鹤在傍晚离开群体。
远方的边疆传来胡笳声,劳累的骑吏也能听见。
废弃的关隘无人问津,荒芜的戍所日复一日地沉寂。
草木开始感受到初秋的凉意,天气阴晴不定。
蝉鸣汇聚在积水边,纷乱的燕子穿越过乌云。
美丽的辞藻始终想念着我,衰老的胡须也为你而动容。
我独自吟诵,很少有人应和,庭院的落叶渐渐增多。

注释

鼎气:象征着威严和权力。
孕:孕育,产生。
英英:形容英雄众多。
济:延续,继续。
刘生:指代某位有侠义之名的人物。
张率:另一位有文学才华的人物。
征西府:古代官署名,负责西部军事事务。
边笳:边境地区的胡笳声,象征战事或边愁。
闲吟:悠闲地吟诗。
纷纷:形容落叶飘落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行军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战事的担忧以及对朋友的思念。

“鼎气孕河汾,英英济旧勋”一句,以宏大的气势开篇,描述了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和过去英雄的事迹。“刘生曾任侠,张率自能文”则是对两位将领的赞美,他们或许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人物。

“官佐征西府,名齐将上军”中,“西府”可能指的是边塞之地,而“名齐将上军”则表明了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接下来的“秋山遥出浦,野鹤暮离群”描绘了一幅秋天的边塞风光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感受到了战争给大自然带来的影响和孤寂。

“远恨边笳起,劳歌骑吏闻”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事的忧虑和不满,以及对那些在战场上辛勤工作的人们的同情。接下来的“废关人不到,荒戍日空曛”则是对边塞地区因为战争而变得冷清和荒凉的描写。

“草木凉初变,阴晴景半分”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初秋气息的捕捉,以及天气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而“叠蝉临积水,乱燕入过云”则是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描写,反映出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丽藻终思我,衰髯亦为君”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深切思念,而“闲吟寡和曲,庭叶渐纷纷”则是对诗人在静谧中吟咏诗歌、与友人的情感交流,以及对周围景物的细腻观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位边塞将领对于战争、朋友以及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168)

耿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 字:洪源
  • 籍贯:河东(今属山西)

相关古诗词

横吹曲辞.入塞曲

将军带十围,重锦制戎衣。

猿臂销弓力,虬须长剑威。

首登平乐宴,新破大宛归。

楼上姝姬笑,门前问客稀。

暮烽玄菟急,秋草紫骝肥。

未奉君主诏,高槐昼掩扉。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

题清源寺

儒墨兼宗道,云泉隐旧庐。

盂城今寂寞,辋水自纡馀。

内学销多累,西林易故居。

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

陈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

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赠兴平郑明府

海内兵犹在,关西赋未均。

仍劳持斧使,尚宰茂陵人。

遥夜重城掩,清宵片月新。

绿琴听古调,白屋被深仁。

迹与儒生合,心惟静者亲。

深情先结契,薄宦早趋尘。

贫病休何日,艰难过此身。

悠悠行远道,冉冉过良辰。

明主知封事,长沮笑问津。

栖遑忽相见,欲语泪沾巾。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发南康夜泊赣石中

倦客乘归舟,春溪杳将暮。

群林结暝色,孤泊有佳趣。

夜山转长江,赤月吐深树。

飒飒松上吹,泛泛花间露。

险石俯潭涡,跳湍碍沿溯。

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

稍出回雁峰,明登斩蛟柱。

连云向重山,杳未见钟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