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源寺

儒墨兼宗道,云泉隐旧庐。

盂城今寂寞,辋水自纡馀。

内学销多累,西林易故居。

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

陈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

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翻译

他兼修儒墨之道,隐居在云雾缭绕的山泉旁的旧屋。
如今的盂城空荡寂静,辋水独自流淌着它的曲折。
内心修炼已去除许多烦恼,我更向往西林的简静生活。
深宅内竹子已老,细雨中夜晚的钟声稀疏。
昔日的辉煌遗迹仍留在金色的土地上,珍贵的文献保存在石渠之中。
我不知还有谁能像蔡邕那样,坐在这里研读这些古籍。

注释

儒墨:儒家和墨家思想。
兼宗:同时尊崇。
云泉:云雾缭绕的山泉。
旧庐:古老的居所。
寂寞:空寂无人。
辋水:辋川之水。
纡馀:曲折流动。
内学:内心的修炼。
销:消除。
多累:许多烦恼。
西林:西方的树林, 指简静之地。
故居:过去的住所。
深房:深宅。
春竹老:春天的竹子已经老去。
细雨:小雨。
夜钟疏:夜晚钟声稀疏。
陈迹:旧日遗迹。
金地:比喻富饶之地。
遗文:遗留的文献。
石渠:古代藏书之处。
登座客:来访的客人。
蔡邕书:蔡邕(东汉学者)的著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佛寺的宁静与古朴,充满了对过去文化遗产的怀念。"儒墨兼宗道"表明这里曾经是儒家和墨家学说的传承之地,而现在则变成了佛教的修行之所。"云泉隐旧庐"则形象地描绘出寺院深藏于山林之间,泉水潺潺,环境清幽。

"盂城今寂寞"中的“盂城”可能是指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或许是一种比喻,用来表达现在的冷清与废弃。"辋水自纡馀"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水流曲折,显得非常悠闲。

"内学销多累"可能指的是寺院内部的佛学研究已经减少,不再像过去那样繁忙和热闹。"西林易故居"则表明诗人对于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情感。

"深房春竹老"描绘出春天里竹子在深邃的房间外生长得郁郁葱葱,而"细雨夜钟疏"则是夜晚时分,细雨绵绵之中,寺院里的钟声显得格外清晰。

"陈迹留金地"可能指的是过去文化遗产的痕迹依然保留在这片土地上,而"遗文在石渠"则是对古代文献或碑刻等遗存的赞颂,它们至今仍保存于石质的水道之中。

最后两句"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遗产的人的好奇。这里提到的“蔡邕书”可能是指东汉时期蔡邕的书法作品或其他文献,而“不知登座客”则是在询问哪位学者或游客能够真正领略并珍视这样的文化宝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佛寺氛围的描绘,以及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怀念,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的意境。

收录诗词(168)

耿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 字:洪源
  • 籍贯:河东(今属山西)

相关古诗词

赠兴平郑明府

海内兵犹在,关西赋未均。

仍劳持斧使,尚宰茂陵人。

遥夜重城掩,清宵片月新。

绿琴听古调,白屋被深仁。

迹与儒生合,心惟静者亲。

深情先结契,薄宦早趋尘。

贫病休何日,艰难过此身。

悠悠行远道,冉冉过良辰。

明主知封事,长沮笑问津。

栖遑忽相见,欲语泪沾巾。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发南康夜泊赣石中

倦客乘归舟,春溪杳将暮。

群林结暝色,孤泊有佳趣。

夜山转长江,赤月吐深树。

飒飒松上吹,泛泛花间露。

险石俯潭涡,跳湍碍沿溯。

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

稍出回雁峰,明登斩蛟柱。

连云向重山,杳未见钟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安邑王校书居

秋来池馆清,夜闻宫漏声。

迢遰玉山迥,泛滟银河倾。

琴上松风至,窗里竹烟生。

多君不家食,孰云事岩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早次眉县界

匹马晓路归,悠悠渭川道。

晴山向孤城,秋日满白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