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兴平郑明府

海内兵犹在,关西赋未均。

仍劳持斧使,尚宰茂陵人。

遥夜重城掩,清宵片月新。

绿琴听古调,白屋被深仁。

迹与儒生合,心惟静者亲。

深情先结契,薄宦早趋尘。

贫病休何日,艰难过此身。

悠悠行远道,冉冉过良辰。

明主知封事,长沮笑问津。

栖遑忽相见,欲语泪沾巾。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战乱还未平息,关西地区还需分配资源。
官员们仍在忙碌,管理着茂陵的人们。
深夜时分,城墙内寂静,只有新月挂天边。
在绿色的琴声中聆听古老的曲调,简陋的房屋里充满深厚的仁爱。
我的足迹与儒生相符,内心亲近宁静之人。
深情如初,但微小的官职使我早早陷入世俗纷扰。
何时才能摆脱贫困疾病,度过这艰难的生活。
长途跋涉,美好的时光悄然流逝。
贤明的君主理解我的困境,如同长沮询问渡口。
突然相见,满心感慨,想说却泪流满面。

注释

兵:战争。
犹:仍然。
赋:赋税。
持斧使:官员。
茂陵人:茂陵地区的人们。
遥夜:深夜。
重城:城墙。
清宵:清冷的夜晚。
绿琴:绿色的琴。
古调:古老曲调。
深仁:深厚的仁爱。
迹:足迹。
儒生:儒家学者。
静者:内心平静的人。
薄宦:微小的官职。
趋尘:陷入世俗。
贫病:贫困疾病。
休何日:何时能停止。
悠悠:漫长。
冉冉:缓缓。
良辰:美好时光。
封事:密封的奏章, 暗指困境。
长沮:典故中的隐士。
栖遑:漂泊不定。
泪沾巾:泪流满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远离家乡、怀念故土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悲凉,以及对于朋友和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相守的无奈。

"海内兵犹在,关西赋未均"两句开篇,设定了一种边塞战争频仍、税赋不均的情况,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仍劳持斧使,尚宰茂陵人"则透露了诗人对当前形势的担忧和对历史人物(茂陵人)所处时代的怀念。

接下来的"遥夜重城掩,清宵片月新"描绘了一种深夜静谧、月光下的孤独景象。"绿琴听古调,白屋被深仁"则是诗人通过音乐和环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缅怀。

"迹与儒生合,心惟静者亲"两句,诗人自诩其行迹与儒家之道相符,其内心深处只愿意向于追求平和安宁的人。"深情先结契,薄宦早趋尘"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的情谊珍视,但现实中的仕途却让他感到迷茫和无奈。

"贫病休何日,艰难过此身"两句,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生活困顿和身体抱恙,体现了其个人命运的坎坷。"悠悠行远道,冉冉过良辰"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似乎在告诉自己要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

"明主知封事,长沮笑问津"这两句中,诗人希望有智慧的君主能够理解其内心所怀抱的理想和志向,同时也表现了一种对于知识交流、思想沟通的渴望。"栖遑忽相见,欲语泪沾巾"则是诗人在与朋友偶尔相遇时的感慨,虽然想要倾诉心中所思,但却因为情感过于深厚而难以言表,只能流下泪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孤独与渴望、往昔与未来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168)

耿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 字:洪源
  • 籍贯:河东(今属山西)

相关古诗词

发南康夜泊赣石中

倦客乘归舟,春溪杳将暮。

群林结暝色,孤泊有佳趣。

夜山转长江,赤月吐深树。

飒飒松上吹,泛泛花间露。

险石俯潭涡,跳湍碍沿溯。

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

稍出回雁峰,明登斩蛟柱。

连云向重山,杳未见钟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安邑王校书居

秋来池馆清,夜闻宫漏声。

迢遰玉山迥,泛滟银河倾。

琴上松风至,窗里竹烟生。

多君不家食,孰云事岩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早次眉县界

匹马晓路归,悠悠渭川道。

晴山向孤城,秋日满白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过王山人旧居

故宅春山中,来逢夕阳入。

汲少井味变,开稀户枢涩。

树朽鸟不栖,阶闲云自湿。

先生何处去,惆怅空独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