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皇甫曾

幽人从远岳,过客爱春山。

高驾能相送,孤游且未还。

紫苔封井石,绿竹掩柴关。

若到云峰外,齐心去住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隐士远离高大的山岳,过路的游客却喜爱春天的山峦。
有人驾车相送显得高尚,我独自游历尚未打算返回。
紫色的青苔覆盖在井石上,绿色的竹林遮蔽了柴门。
如果到了云雾缭绕的山峰之外,我们的心意是否一致于去留之间。

注释

幽人:隐居的人,指不与世争的高士。
远岳:远处的高山。
过客:路过此地的行人。
春山:春季的山,这里指景色宜人的山。
高驾:指乘坐高贵的车马,此处指有人驾车相送。
相送:为某人送行。
孤游:独自游历。
未还:还没有回去。
紫苔:颜色偏紫的青苔,形容年久湿润。
封井石:长满青苔,覆盖了井边的石头。
绿竹:绿色的竹子,常象征清雅。
柴关:用木柴做成的门,代指简陋的居所。
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指极远的山中。
外:之外,更远的地方。
齐心:心意一致,想法相同。
去住间:去或留的选择之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之人与远行者告别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生活之孤独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幽人从远岳”一句设定了场景,隐居者来自远方的高山之处。"过客爱春山"则表达了行者的喜好,他欣赏春天的山色。接下来的"高驾能相送,孤游且未还"显示了友情深厚,朋友愿意乘着高车来送别,而隐者自己则是一位独自旅行的人,还没有返回。

"紫苔封井石,绿竹掩柴关"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了自然界的美景和隐居生活的宁静。紫色的苔藓覆盖在井旁的石头上,绿色的竹子遮蔽着柴门,这些都是隐居者所喜爱的景象。

最后,“若到云峰外,齐心去住间”则是对友人的嘱咐或愿望,如果到了云雾缭绕的山峰之外,那里风光旖旎,是适合停留和居住的地方。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希望朋友能找到一个美好的安身之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40)

灵一(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于潜道中呈元八处士

苕水滩行浅,潜州路渐深。

参差远岫色,迢递野人心。

冻涧冰难释,秋山日易阴。

不知天目下,何处是云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安公

弥天称圣哲,象法初繄赖。

弘道识行藏,匡时知进退。

秦王轻与举,习生重酬对。

学文古篆中,义显心经内。

法服应华夏,金言流海岱。

西方浮云间,更陪龙华会。

形式: 排律

远公

远公逢道安,一朝弃儒服。

真机久消歇,世教空拘束。

誓入罗浮中,遂栖庐山曲。

禅经初纂定,佛语新名目。

钵帽绝朝宗,簪裾翻拜伏。

东林多隐士,为我辞荣禄。

形式: 古风

林公

支公信高逸,久向山林住。

时将孙许游,岂以形骸遇。

幸辞天子诏,复览名臣疏。

西晋尚虚无,南朝久沦误。

因谈老庄意,乃尽逍遥趣。

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