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金泽寺四首(其二)

三江抱处势如环,野客探奇住不还。

一望楼台疑海上,稍闻鸡犬觉人间。

幸无渔父知名姓,且与山僧共闭关。

自笑归来张季子,春时莼叶未堪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松江金泽寺周边环境的壮丽与宁静,以及诗人在此地的深刻体验。首句“三江抱处势如环”,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三江交汇之处的壮阔景象,仿佛大地环绕着江水,气势磅礴。接着,“野客探奇住不还”一句,点出了诗人的探访目的和留连忘返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一望楼台疑海上,稍闻鸡犬觉人间”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眼前的景致与想象中的海市蜃楼相联系,同时通过远处传来的鸡鸣犬吠声,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真实感。这种既虚幻又真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幸无渔父知名姓,且与山僧共闭关”则透露出诗人与世隔绝、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他庆幸没有遇到渔父,以免打扰到内心的平静,选择与山中的僧侣共同闭关,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最后,“自笑归来张季子,春时莼叶未堪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调侃。他以古代隐士张季子自比,暗示自己虽有归隐之意,但春天的莼菜还未成熟,暗示时机未到或有所犹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深思。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松江金泽寺四首(其三)

何年此地开金刹,宋代流传直到今。

听法石将山竹幻,护经龙与水增深。

炉烟袅袅知尘性,柏树青青见佛心。

可是攀缘浑未尽,天花犹自惹衣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松江金泽寺四首(其四)

水国余寒芳草稀,偶随烟艇问山扉。

窗中怪石如人立,天际孤帆伴鸟飞。

高斋尽日逢僧语,短褐经春换客衣。

吴江亦是垂纶地,笑指星文愧少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天宁寺尘外楼四首(其一)

瞰郭楼台谁共登,偶携仙客对山僧。

林烟渺渺人家尽,阶日微微花气蒸。

浮世闲看飞鸟过,机心不遣白猿腾。

平生自笑支离甚,散发行歌此又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天宁寺尘外楼四首(其二)

名山不用远攀登,暂借绳床我亦僧。

几树鸣禽助禅寂,一丛修竹散炎蒸。

捻花不尽心传妙,对搭空将口说腾。

俛仰百年成滚滚,乾坤只眼更谁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