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尘外楼四首(其二)

名山不用远攀登,暂借绳床我亦僧。

几树鸣禽助禅寂,一丛修竹散炎蒸。

捻花不尽心传妙,对搭空将口说腾。

俛仰百年成滚滚,乾坤只眼更谁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天宁寺尘外楼的静谧体验。首句“名山不用远攀登”,表达了诗人不需远行,即可在近处找到心灵的宁静与超脱。接着,“暂借绳床我亦僧”一句,通过借用僧人的坐具,暗示自己虽非僧人,却也融入了僧侣的清静生活之中。

“几树鸣禽助禅寂,一丛修竹散炎蒸”两句,以自然界的鸟鸣和修竹,营造出一种禅意的氛围,仿佛是大自然本身也在为诗人的内心世界增添了一份清凉与宁静。鸟鸣声声,竹影摇曳,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禅林画卷。

“捻花不尽心传妙,对搭空将口说腾”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体验。诗人通过“捻花”这一动作,象征着内心的感悟与传递,而“对搭空将口说腾”则表达了在空无一物的状态下,依然能够通过言语传达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最后,“俛仰百年成滚滚,乾坤只眼更谁曾”这两句,以时间的长河和宇宙的广阔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之间对比的深刻思考。在这滚滚百年中,唯有拥有“只眼”的人,才能洞察宇宙的真谛,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对宇宙奥秘的追寻,充满了禅宗的智慧与超然的境界。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天宁寺尘外楼四首(其三)

金门十载笑重登,归去仍依白社僧。

虚馆静听宵蚁战,远山时见夏云蒸。

巳甘散栎终年计,耻逐冥鸿万里腾。

为问洛城冠盖侣,鬓毛销尽得闲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题天宁寺尘外楼

閒里香台尽日登,默然一笑又逢僧。

衣裁野薜缁尘净,饭试山精石鼎蒸。

大士西方谈实相,仙人东海说飞腾。

人间多少亡羊路,一一行来也未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题湖上废寺二首(其一)

禅宫旧枕清湖曲,与客寻幽试共登。

独树春深初着蕊,空山行遍不逢僧。

台荒曾与施乌食,城化徒闻驻鹿乘。

惟有松房明月影,夫年长似为然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题湖上废寺二首(其二)

古寺无人尽日开,阴廊寂寂长莓苔。

何年飞锡老僧去,此度折梅狂客来。

迸水乍如闻梵乐,疏松犹自绕香台。

人间俛仰成今古,何必昆明有劫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