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九贬南阳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华丽的酒杯和玉柱映照下,我却无法畅饮,目光投向东边的云山驿道。
鸿雁的叫声时断时续,消失在遥远的暮色中,稀疏的柳影在秋日寒风中摇曳。
深秋时节,露水打湿了寂静的森林,仿佛沾湿了蕙草,琴声触动,使翰苑失去了双飞的鸳鸯。
秋天已过,回头望去,通往君门的道路被阻隔,只能在马上唱着歌,感叹前行之路艰难。

注释

玉柱:形容华美的柱子。
金罍:泛指贵重的酒器。
云山:远处的山峦。
驿道:古代传递公文或信件的道路。
鸿声:鸿雁的鸣叫。
暮天:傍晚的天空。
柳影:柳树的倒影。
秋日寒:秋季的寒冷。
幽林:寂静的树林。
蕙若:比喻贤士或美好的事物。
弦惊:琴弦被触动。
翰苑:古代官署,此处指文人聚集的地方。
鸳鸾:古代传说中的吉祥鸟,常用来象征夫妻或贤臣。
君门:皇帝的居所,此处指朝廷。
行路难:比喻仕途或人生道路的艰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被贬官的朋友即将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其未来命运的担忧。诗中充满了悲凉与无奈的情感,以及对远方旅途的描写。

"玉柱金罍醉不欢" 一句通过对酒宴场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失意。"云山驿道向东看" 则透露出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感,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情感视线。

接下来的"鸿声断续暮天远" 描绘了秋日黄昏时分,鹤鸣声声此起彼伏,但又不连贯,显现出一种孤寂与渺茫。"柳影萧疏秋日寒" 则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增添了一份凉意和凄凉。

"霜降幽林沾蕙若" 和 "弦惊翰苑失鸳鸾" 两句,分别用了霜雪覆盖树木、弓弦突然响起而惊吓飞鸟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震动和对友人的担忧。

最后,"秋来回首君门阻" 表示了离别之时的不舍与哀愁,而 "马上应歌行路难" 则展现了一种即将踏上旅途、面对未知困难的心境。诗人在这里通过友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贬官流放命运的无力感和悲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相结合,展现了一幅生离死别的哀艳图景,同时也折射出唐代政治环境下的个人悲剧。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送李判官赴桂州幕

欲知儒道贵,缝掖见诸侯。

且感千金诺,宁辞万里游。

雁峰侵瘴远,桂水出云流。

坐惜离居晚,相思绿蕙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李评事赴潭州使幕

湖南远去有馀情,蘋叶初齐白芷生。

谩说简书催物役,遥知心赏缓王程。

兴过山寺先云到,啸引江帆带月行。

幕下由来贵无事,伫闻谈笑静黎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

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

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

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欲见宁亲孝,儒衣稚子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李谏议归荆州

归舟同不系,纤草剩忘忧。

禁掖曾通籍,江城旧列侯。

暮帆依夏口,春雨梦荆州。

何日朝云陛,随君拜冕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