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林非斋师师与羊城争立督战三水赴汨罗之召八首(其六)

非因策雨恤龙乖,欲补天衣经素?。

岂是荷花能作镜,未疑芳草化为荄。

昌言斩马诚何用,危论烹羊戏似俳。

历叹兴亡千古事,弥深孤愤在予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的《哭林非斋师师与羊城争立督战三水赴汨罗之召八首》中的第六首。全诗以哀悼和反思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林非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首联“非因策雨恤龙乖,欲补天衣经素?”以奇特的比喻开篇,通过“策雨”、“恤龙乖”、“补天衣”等意象,隐喻了林非斋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以及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关怀。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现象与人物品质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评价。

颔联“岂是荷花能作镜,未疑芳草化为荄。”进一步深化了对林非斋形象的描绘。荷花象征着纯洁与高雅,而芳草则代表了生命力与坚韧不拔。这两句诗暗示林非斋不仅品格高洁,而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如同荷花与芳草一般,即使面对困难也能保持自我,绽放光芒。

颈联“昌言斩马诚何用,危论烹羊戏似俳。”转而探讨了林非斋在政治舞台上的行为和言论。这里的“昌言”、“斩马”、“危论”、“烹羊”等词,分别指出了林非斋敢于直言、勇于行动、坚持真理、不畏权贵的形象。诗人通过这一联,既赞扬了林非斋的勇气和智慧,也对其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处境表示了同情和理解。

尾联“历叹兴亡千古事,弥深孤愤在予怀。”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千古事”的宏大视角,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历史变迁的反思中,强调了林非斋的遭遇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时代背景下的普遍现象。同时,“孤愤”二字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愤慨,反映了对友人离世的悲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林非斋形象的塑造和对历史兴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语言精炼,寓意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诗风的特点。

收录诗词(291)

谢元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林非斋师师与羊城争立督战三水赴汨罗之召八首(其七)

毅魄犹堪雄鬼降,修能差与屈平双。

不迁橘柚生南国,为采芙蓉涉大江。

俯视群儿临广武,兼形伯气汎吴艭。

俊民凋落今如此,石濑飞龙泣夜凉。

形式: 七言律诗

哭林非斋师师与羊城争立督战三水赴汨罗之召八首(其八)

穷忆登舟洒泣时,戾平斗极岱峰夷。

蒲牢自见鲸鱼震,璧马非为河伯麾。

日月每资豺貁力,卿公遑恤腐僵危。

凌翻海影残兵哭,剑履芒寒指发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戊子二月六日郭正夫先辈招同陶社和韵二律(其一)

阳阿晞发漫称民,洒泪新亭己愧臣。

劫火不烧商士蕨,桃花可识秦时人。

以吾孤咏浊音鼻,遇子同舟垫角巾。

埋照名山总市誉,笑随荷锸睨天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戊子二月六日郭正夫先辈招同陶社和韵二律(其二)

焚兰灼艾勿嗟时,揽茝纫芳幸及兹。

惜逝畏居日月后,蹇修渺与水山期。

惭从地下逢弘演,浪向人间诵楚辞。

泉石自敦閒姓字,首山离冢岂余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