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固店

客舍梨叶赤,邻家闻捣衣。

夜来尝有梦,坠泪缘思归。

洛水行欲尽,缑山看渐微。

长安祗千里,何事信音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旅馆外梨树叶子红了,邻居家传来捣衣声。
夜里常做梦,因思念家乡而落泪。
沿着洛水行走将尽,远望缑山也渐渐模糊。
离长安不过千里之遥,为何你的消息如此稀少?

注释

客舍:旅馆。
梨叶:梨树的叶子。
赤:变红。
邻家:邻居的家。
闻:听到。
捣衣:洗衣时用木杵敲打衣服以清洗衣物,此处指家的声音。
夜来:夜里。
尝:曾经。
有梦:做梦。
坠泪:流泪。
缘:因为。
思归:思念回家。
洛水:洛河,流经河南的一条河。
行欲尽:行走将要结束,此处指沿河行走快到尽头。
缑山:缑氏山,在今河南省境内,此地多用以代指故乡或归隐之处。
看渐微:看起来越来越小,渐渐模糊。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这里代指远方的家或目的地方。
祗:只,仅仅。
千里:形容距离不远。
何事:为什么。
信音稀:消息很少,稀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愁绪情怀。首句“客舍梨叶赤”写出了秋天来临,客舍中的梨叶转红,这个景象触发了诗人的情感联想。紧接着,“邻家闻捣衣”透露出夜深人静之时,只有邻家的洗衣声打破寂静,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孤独感。

“夜来尝有梦”表明诗人在异乡的夜晚难以入睡,即便偶尔进入梦乡,也是满眼家园。接下来的“坠泪缘思归”则直接流露出了诗人的哀愁和对家乡深切的渴望,泪水随着思念之情而涌出。

中间两句“洛水行欲尽,缑山看渐微”,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心境。洛水似乎在告别光景,缑山则显得愈发渺小,彰显出诗人内心之中对远方家乡的无尽思念。

最后两句“长安祗千里,何事信音稀”,则是诗人表达了对遥远故土的眷恋。长安在这里代表着诗人的精神寄托,尽管相隔千山万水,但那里的消息却又是如此难得,这种渴望与隔绝交织成了一首流淌着浓郁乡愁的诗篇。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乡愁和对远方家园深情思念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观,以及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情绪,诗人成功地传达了游子怀土的心声,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跨越山川的思乡之痛。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昨日山有信,祗今耕种时。

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

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棋。

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

娇歌急管杂青丝,银烛金杯映翠眉。

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辞。

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马去迟。

寄声报尔山翁道,今日河南胜昔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

色借玉珂迷晓骑,光添银烛晃朝衣。

西山落月临天仗,北阙晴云捧禁闱。

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