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客舍梨叶赤,邻家闻捣衣。
夜来尝有梦,坠泪缘思归。
洛水行欲尽,缑山看渐微。
长安祗千里,何事信音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愁绪情怀。首句“客舍梨叶赤”写出了秋天来临,客舍中的梨叶转红,这个景象触发了诗人的情感联想。紧接着,“邻家闻捣衣”透露出夜深人静之时,只有邻家的洗衣声打破寂静,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孤独感。
“夜来尝有梦”表明诗人在异乡的夜晚难以入睡,即便偶尔进入梦乡,也是满眼家园。接下来的“坠泪缘思归”则直接流露出了诗人的哀愁和对家乡深切的渴望,泪水随着思念之情而涌出。
中间两句“洛水行欲尽,缑山看渐微”,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心境。洛水似乎在告别光景,缑山则显得愈发渺小,彰显出诗人内心之中对远方家乡的无尽思念。
最后两句“长安祗千里,何事信音稀”,则是诗人表达了对遥远故土的眷恋。长安在这里代表着诗人的精神寄托,尽管相隔千山万水,但那里的消息却又是如此难得,这种渴望与隔绝交织成了一首流淌着浓郁乡愁的诗篇。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乡愁和对远方家园深情思念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观,以及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情绪,诗人成功地传达了游子怀土的心声,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跨越山川的思乡之痛。
不详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昨日山有信,祗今耕种时。
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
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棋。
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娇歌急管杂青丝,银烛金杯映翠眉。
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辞。
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马去迟。
寄声报尔山翁道,今日河南胜昔时。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
色借玉珂迷晓骑,光添银烛晃朝衣。
西山落月临天仗,北阙晴云捧禁闱。
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