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水为神吉梦随,上公冠佩俨朝仪。
风云感遇千龄会,日月依光四海知。
笔阵词锋明藻色,龙韬豹略系安危。
顽金从此归炉锤,岁岁门阑献寿诗。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元干的作品,名为《代上折枢彦质生朝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吉梦的描述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秋水为神吉梦随,上公冠佩俨朝仪。”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吉祥的梦境,秋天的水如同神明一般,伴随着吉利的梦境。上公可能指的是尊贵的人物,他们戴着华丽的冠冕,佩带着庄重的朝服,展现出一种仪表堂堂的样子。
“风云感遇千龄会,日月依光四海知。” 这两句则是对历史与自然的联结。风云之间有所感应,似乎预示着某种千年难逢的机缘。日月之光遍布四海,让人明白天地间的广大和深远。
“笔阵词锋明藻色,龙韬豹略系安危。”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与国家安危的关联。笔下生花,文辞如同剑戟一般锋利,能够映衬出鲜明的藻色(美好的事物)。龙韬豹略则是比喻高超的文学才能,可以系住国家的安危。
“顽金从此归炉锤,岁岁门阑献寿诗。” 最后两句写的是将不再使用的旧金饰送回熔炉重新锻造,以及每年春节之际,在家门口呈上祝福长寿的诗篇。这里可能隐含着对新生与更新、对个人的希望和国家繁荣的美好愿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吉梦、历史机缘、文学艺术以及个人对国家的关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不详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天扶王室挺生申,瑞启中兴社稷臣。
樽俎折冲常自任,庙堂康济更何人。
秋风玉帐军容肃,冷月铃斋夜宴新。
愿扫妖氛开寿域,衮衣端为转洪钧。
气吞万里境中事,心老经年江上行。
三径已荒无蚁梦,一钱不直有鸥盟。
云收远嶂晚风熟,浪打寒滩春水生。
鸿雁北飞知我意,为传诗句濮阳城。
耳聋无用问新闻,矫首何妨目作昏。
痴绝已甘投老境,背驰宁受乞怜恩。
难陪年少从渠薄,赖得春回为我温。
京洛交游频检校,渡江今有几人存。
雅欲赋招隐,何堪吊战场。
独看星错落,久立夜苍茫。
羽檄来东越,风烟隔下塘。
安闲随处有,冠盖莫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