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佥判取苏黄门图史园囿文章鼓吹之语为韵见贻辄复赓载(其六)

我本耕田夫,老矣纡郡章。

头童齿欲豁,顾视俱茫茫。

胸中了无有,宁敢高颉颃。

牧民如牧羊,惟恐隳官常。

秋田失一饱,我食不下吭。

宁知事大缪,以肉齿步光。

每遭官长骂,刚肠怒生芒。

归来几何时,有过墙下桑。

西风一叶脱,野草忽已黄。

君行不可挽,吾意不可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我原本是个农夫,年老却身负郡守的职责。
头发稀疏牙齿摇,环顾四周一片迷茫。
心中空无一物,怎敢与权贵抗衡。
治理百姓如同牧羊,唯恐触犯官规而丢官。
秋田收成少,连自己都难填饱。
岂料行事大错特错,如今只能步行求生。
每次被官员责骂,内心愤怒如刺。
回归田园已有多时,记得那时桑树在墙下。
秋风吹落一片叶,野外草木转黄。
你的离去无法挽留,但我的情意永不忘。

注释

耕田夫:农夫。
纡郡章:身负郡守的职责。
头童:头发稀疏。
豁:摇动、松动。
颉颃:抗衡、对抗。
牧民:治理百姓。
隳官:丢官、罢职。
秋田:秋季的农田。
食不下吭:吃不下饭。
事大缪:行事严重错误。
肉齿步光:形容生活困苦,只能步行。
官长:上级官员。
有过墙下桑:回忆过去的景象。
西风:秋风。
野草:田野上的草。
君行:你的离去。
吾意:我的情意。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岳所作,名为《郑佥判取苏黄门图史园囿文章鼓吹之语为韵见贻辄复赓载(其六)》。诗中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句“我本耕田夫,老矣纡郡章”表明诗人本是务农之人,但年岁已高却卷入郡县的官职之中。接下来的“头童齿欲豁,顾视俱茫茫”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衰老与对周遭环境的迷茫感受。

在“胸中了无有,宁敢高颉颃”一句中,“胸中了无有”暗示诗人内心的清廉自守,而“宁敢高颉颃”则是说即便如此,也不敢有过度的野心和欲望。紧接着,“牧民如牧羊,惟恐隳官常”表达了诗人对于管理百姓的责任感,以及担忧自己的作为可能影响到官职的稳定。

“秋田失一饱,我食不下吭”则是说如果秋天的农田没有收成,我自己也难以下咽,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接着,“宁知事大缪,以肉齿步光”反映出诗人对于处理复杂事情时的困惑与无奈。

“每遭官长骂,刚肠怒生芒”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受到上级责骂时的情绪反应,而“归来几何时,有过墙下桑”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的渴望。

最后,“西风一叶脱,野草忽已黄。君行不可挽,吾意不可忘”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诗人本意的坚持。

整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展现了一种在仕途中不得志者的复杂情绪,以及对于自然、田园生活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郑总干致芦管笔

中书采邑初管城,笛材饱霜摇绿云。

春烟落纸黑蛟瘦,不可一日无此君。

九华真人出奇计,笑指秋江雪无际。

并刀失手刘寄奴,爨馀得与诗为地。

双钩入握如虚空,飘飘轻捷翻群鸿。

翰林夜召陶学士,草制进封卢国公。

形式: 古风

采菌

溪行近里所,雪菌朵寒萚。

久晴危欲枯,抱瓮日商略。

可怜书生愚,为口不计脚。

龟肠惯饥虚,鸡肋忍馋嚼。

独奇白云芝,风露专一壑。

自寻堕樵归,远掬飞泉瀹。

此岂不足欤,更嫌村酿薄。

世涂语百车,官仓陈一龠。

胡为犯讥弹,而负两芒屩。

甘餐自当肉,石鼎香漠漠。

宁忆武昌鱼,况复扬州鹤。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雨中

春泥得雨滑于镜,晓树带云淡似图。

只作寻诗看便了,梅花曾识灞桥驴。

形式: 七言绝句

雨望

前溪雨埋村,咫尺不我过。

雷霆但濛鸿,林莽亦掀簸。

竟微一飘洒,起此北窗卧。

对面自胡越,孰为天宇大。

得非老龙公,悯念茅屋破。

田父适在傍,出语惊四坐。

指予两青虹,可见不可唾。

是能隔截之,帝泽谁与播。

坐令水南人,一蹉成百蹉。

上天本均平,夫岂不渠奈。

虹亦何能神,书生例穷饿。

形式: 古风 押[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