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华州飞泉亭

走马街南百亩池,碧莲花影倒参差。

偶同人去红尘外,正值僧归落照时。

万事已为春弃置,百忧须赖酒医治。

殷勤待取前峰月,更倚阑干弄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走马街南边有百亩大的池塘,碧绿的莲花与倒影交错层叠。
偶尔随朋友来到这尘世之外的地方,恰好遇到僧人归来时夕阳西下。
所有俗事已被春天抛在脑后,无数烦恼只能依靠美酒来排解。
诚心期待山峰前的明月升起,再依着栏杆戏弄钓鱼的丝线。

注释

走马街:地名,代指某个地方。
百亩池:形容池塘很大,约有百亩。
碧莲:绿色的莲花。
花影:花朵在水中的倒影。
参差:不整齐,这里形容倒影错落有致。
偶同人:偶尔和别人一起。
红尘外:世俗之外,比喻清净之地。
僧归:僧人返回寺庙。
落照:夕阳,傍晚的阳光。
万事:所有的事情。
春弃置:被春天遗忘,比喻不再关心。
百忧:各种各样的烦恼。
酒医治:借酒消愁。
殷勤:热切、诚恳。
前峰月:山峰前面升起的月亮。
阑干:栏杆。
弄钓丝:玩弄钓鱼的线,这里指悠闲的姿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华州的一处名胜之地——飞泉亭,与朋友同游。开篇便以“走马街南百亩池”设定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一片宁静与辽阔。接下来,“碧莲花影倒参差”则描绘出夏日荷塘的美丽景致,碧绿的荷叶和荷花在水面上交织成错落有致的图案。

“偶同人去红尘外,正值僧归落照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逃离世俗纷扰,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之美。这里的“红尘”指的是尘世间的喧嚣,而“僧归落照时”则是在夕阳西下时分,僧侣们也开始返回寺庙,这一幕增添了一份淡定与超脱。

“万事已为春弃置,百忧须赖酒医治”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表达。诗人似乎在说,无论世间多少纷争与烦恼,在春天的面前都变得不重要了。至于心中的忧虑,则需要借助美酒来调剂,这里流露出一丝豁达的人生哲学。

最后,“殷勤待取前峰月,更倚阑干弄钓丝”则是在夜幕降临之时,诗人对明月的向往,以及在栏杆旁边玩弄着鱼竿上的钓丝,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享受,也可能暗含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生活的从容与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华州飞泉亭一日游历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他超脱尘世、豁达人生的情怀。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湖州晚望

鼓角迎秋晚韵长,断虹疏雨间微阳。

两条溪水分头碧,四面人家入骨凉。

独鸟归时云斗迥,残蝉急处日争忙。

他年若得壶中术,一簇汀洲尽贮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湖州溪楼书献郑员外

危槛等飞樯,闲追晚际凉。

青林上雨色,白鸟破溪光。

目以高须极,心因静更伤。

唯公旧相许,早晚侍长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登汉州城楼

雨馀秋色拂孤城,远目凝时万象清。

叠翠北来千嶂尽,漫流东去一江平。

从军固有荆州乐,怀古能无岘首情。

欲下阑干一回首,乌归帆没戍烟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登途怀友人

日落野原秀,雨馀云物闲。

清时正愁绝,高处正跻攀。

京洛遥天外,江河战鼓间。

孤怀欲谁寄,应望塞鸿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