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国计与兵略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治国安邦的关心,以及渴望施展才能的迫切情感。
“朝论国计暮论兵”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关注焦点,即国家的大计和军事战略,这不仅体现了诗人胸怀壮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紧张气氛。接下来的“馀力犹随凤藻生”则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诗人的才华与力量依旧充沛,如同凤藻草般生长旺盛。
“语继盘盂抛俗格,气兼河岳带商声”两句描绘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成就和其影响力。其中,“语继盘盂”意指语言流畅如同盘中之水;“气兼河岳”则形容诗人的气势如同河山般壮丽;“带商声”暗示着诗人的作品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
“闲寻绮思千花丽,静想高吟六义清”两句展示了诗人在艺术上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其中,“闲寻绮思”表明诗人在平淡中寻找灵感;“千花丽”则象征着诗人的思想如同繁花一般绚烂多彩;“静想高吟六义清”则表示诗人在沉思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六义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中的六艺或其他文学理论。
最后,“天柄已持尧典在,更堪回首问缘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圣先贤治国理念的敬仰和对自身使命的自觉。其中“天柄已持尧典在”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已经继承了尧舜时代的圣明之道;“更堪回首问缘情”则是诗人对于过去历史与个人情感之间联系的反思和追问。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国计兵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才华、抱负以及深厚的文化素养,是一篇集哲理与艺术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