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睡来展脚睡,悟理起题诗。
诗中无别意,唯劝破贪痴。
贪瞋痴若尽,便是世尊儿。
无烦问师匠,心王应自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所作,名为《诗偈(其二十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佛教色彩浓厚的禅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与智慧的理解。
"睡来展脚睡,悟理起题诗"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睡眠时不受外界干扰,醒来时则是以一种清晰的心态去思考和创作。这不仅体现了对物质欲望的超越,也反映出诗人追求内在智慧与精神修养的态度。
"诗中无别意,唯劝破贪痴" 这两句直接点出了诗歌的主题,即通过诗歌来警示和劝诫人们摒弃贪欲、瞋恚(即愤怒)和痴迷。这些都是佛教中的三毒,是阻碍人达到解脱与觉悟的主要障碍。
"贪瞋痴若尽,便是世尊儿" 这句表明一旦这三种心境得以彻底清除,便能达到如同佛祖子孙般的高尚境界,这里所说的“世尊”指的是释迦牟尼佛,即佛教中的觉者。
"无烦问师匠,心王应自知" 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内在智慧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对于修行之道,不需要过度依赖外界的指导或权威,每个人都应当通过自己的内省来认识真理,这里的“心王”指的是内心的主宰,即自我。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平实自然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佛法修行与智慧追求的理解和见解。它既是对个人修持的一种倡导,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我觉醒之歌。
不详
不用苦多闻,看他彼上人。
百忆及日用,元在一毛尘。
心但寂无相,即出无明津。
若能如是学,几许省精神。
惭愧好心王,生在莲华堂。
恒持般若剑,终日带浮囊。
常怀第一义,外国赖恩光。
五百长者子,相随归故乡。
惭愧好舌根,常开大道门。
世间三有事,实是不能论。
相逢唯说道,更莫叙寒温。
了知世相假,俗理也徒烦。
老来无气力,房舍不能修。
基颓柱根朽,椽梠脱差抽。
泥涂零落尽,四壁空飕飕。
举头看梁柱,星星见白头。
慧云降法雨,智水沃心流。
家中空豁豁,屋倒亦何忧。
山庄草庵破,余归大宅游。
生生不拣处,随类说无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