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置身云际观,何为而栖栖。
延目千秋视,所据皆粉齑。
目力既有穷,生年不久稽。
吾心固可引,遥与霄汉齐。
苟守规中见,安能无笑啼。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题为《三门滩感兴三首(其二)》。诗人以高远的视角描绘了自己身处云端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有限的认识。"栖栖"一词寓含着不安和寻求寄托的情绪,诗人质疑为何要如此奔波劳碌。他放眼千年,看到世间万物终将化为尘土("所据皆粉齑"),感叹人力的局限("目力既有穷,生年不久稽")。
然而,尽管认识到生命的短暂,诗人的心灵依然坚韧,试图与天地并齐("吾心固可引,遥与霄汉齐"),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最后,诗人告诫自己,如果过于拘泥于规则,怎能不感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苟守规中见,安能无笑啼")。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王夫之的人生哲学。
不详
又号夕堂。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鸣鸢为风徵,鸣鹳为雨徵。
畏风或苦雨,勃然而怒兴。
天适欲风雨,吾力亦奚能。
吾适患风雨,天心亦奚凭。
况彼区区者,俄然为化乘。
不知方寸内,风雨皆渊冰。
不辨香何际,回塘有芰荷。
风来巳良久,月上见微波。
草气从凉净,星光在宇多。
韶英吾识汝,枯竹有鸾歌。
幽筱晚风迟,披襟待月痴。
亭亭有独坐,夕夕得清嬉。
休夏闻西竺,衰周栖仲尼。
藕丝非系缚,灰槁亦奚为。
片叶听萧然,何妨素影翩。
东窗千嶂外,玉镜一轮圆。
空界原非妄,天心巳尽传。
明宵随显晦,墟里上孤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