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

十日春愁不出门,出门春事已消魂。

摘花掀帽倩人插,索酒得杯和月吞。

啼鸟声中近寒食,落花阴里又黄昏。

春来春去总休问,往事悠悠付一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春天的愁绪让我整日不愿出门,出门后发现春天的美好已经让人心碎。
我摘下花朵,让人帮我插入帽中,又要酒来,对着月亮一饮而尽。
在鸟儿的啼叫声中接近了寒食节,落花的阴影里又迎来了黄昏。
不必再问春天何时来去,过去的时光就让它随风飘逝,只愿借一杯酒消愁。

注释

春愁:对春天的忧郁或愁苦情绪。
消魂:形容心情极度悲伤或失落。
摘花:采摘花朵。
倩人:请求他人帮忙。
索酒:要酒喝。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一两天,禁烟火,以示对先人的怀念。
往事悠悠:漫长的过去,指过去的岁月。
一樽:一杯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春日里的愁绪心境和感慨。"十日春愁不出门,出门春事已消魂"表达了诗人因春愁而不愿出门,但即使出门,也只能看到春天的美好已经逝去,只能感受到春意渐渐消散,这里的“十日”可能指的是农历的上旬,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半。"摘花掀帽倩人插,索酒得杯和月吞"则描绘了诗人在春日中寻找美好与慰藉之情景,他摘下鲜花戴于头上,与倩影中的佳人共度时光,或者是与心中的理想化身为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酒的向往,用以消愁。

"啼鸟声中近寒食,落花阴里又黄昏"这两句则转入了春末的萧索感。啼啼鸣叫的鸟儿似乎在提醒着即将到来的寒食节气,而满地的落花和渐浓的黄昏,则是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象征。

最后两句"春来春去总休问,往事悠悠付一樽"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的无常与个人记忆的淡忘之情。他似乎在劝慰自己,不必过于追问春天何时到来又何时离去,因为这些往事如同流水,已不可挽回,只能借酒浇愁,将一切付之一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真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与易逝的复杂情感,以及面对往昔岁月所产生的无尽怀念。

收录诗词(402)

华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字:子西
  • 籍贯:贵池(今属安徽)
  • 生卒年:1205

相关古诗词

暮春述怀

买春无计托花神,费尽榆钱不计缗。

风絮飞成三径雪,雨犁翻动一园春。

有心报国从招祸,无相封侯莫怨贫。

试问专坛与分社,予何人彼亦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狱中作

壮士刚肠不受冤,髑髅可断志难干。

越仇未报薪当卧,汉贼犹存铗谩弹。

情款不从囚口责,炙浆难塞吏肠宽。

何当尽沥奸邪血,染作衣裳看孟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狱中责廷尉(其二)

吾巾不是不冠儒,曾被儒冠几误予。

铁砚不磨天地轴,毛锥难复帝王居。

当传卫霍无传秘,却著韩曹不著书。

堪笑苍生无眼力,不知豪杰在樵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秋宵有感

满目秋容拂画图,败荷衰柳接平芜。

西风刮地雁声落,寒月满天人影孤。

木耳有才持紫橐,楮皮无计换青蚨。

不知此去功名事,还许封彝见也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