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武伯山居

照书双眼碧,天欲寿斯文。

白发前朝士,青山半屋云。

迟花春后见,远瀑夜深闻。

回看重华梦,荒田自鹿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明亮的眼睛如同书籍,苍天似乎要保佑这份文化。
白发已生的前朝官员,居住在青翠山边,半屋笼罩着云烟。
迟开的花朵在春天之后才见到,远方的瀑布只能深夜倾听。
回首往事如梦,荒芜的田野上只有鹿群自由漫步。

注释

书:比喻智慧或知识。
寿:保佑,延长寿命。
斯文:这里指文化和学术。
白发:形容年老。
前朝士:古代的官员。
青山:青翠的山峰。
半屋云:半山腰的云雾缭绕。
迟花:晚开的花。
远瀑:远处的瀑布。
夜深闻:深夜才能听到。
重华梦:过去的辉煌梦境。
荒田:荒芜的田野。
鹿麇:鹿群,鹿群自由自在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访武伯山居》,通过对武伯山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文化的尊重。首句“照书双眼碧”,以明亮的眼睛比喻对书籍的热爱,暗示了主人公的学识渊博;“天欲寿斯文”则表达了上天似乎也希望保佑这些文化传承者长寿。

接下来的两句“白发前朝士,青山半屋云”,通过“白发”和“青山”描绘出山居主人的年迈与环境的宁静,显示出其淡泊名利的品格。“迟花春后见,远瀑夜深闻”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的幽静,即使是花开和瀑布声,也显得尤为珍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最后一句“回看重华梦,荒田自鹿麇”,诗人回味着过往的繁华岁月,如今却只能在荒田间看到鹿群,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也暗含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赞美了学问与隐逸,又寓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林景熙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访僧邻庵次韵

拂石题诗满袖岚,寻僧又过竹溪南。

乾坤浩荡酒乡寄,山水苍寒琴意参。

老燕未归同是客,孤云无住孰为庵。

寂寥午夜松风响,疑是神仙接麈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过风门岭

客来自风门,飕飗撼两袖。

溪回众峰新,畈绝一岭又。

行行春日微,怪禽啼白昼。

流年感花稀,古道表松秀。

聊此寄小酌,馀酣掬山溜。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别王监簿

玄发相逢雪满颠,一番欲别一凄然。

离亭落日马嘶渡,旧国西风人唤船。

湖海已空弹铗梦,山林犹有著书年。

蓬莱不隔青禽信,还折南枝寄老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别所亲

人生重离别,况此双鬓蓬。

亭柳非故色,昨夜吹霜风。

临分复携手,野色犹濛濛。

愁深转无语,写入潺湲中。

一水分两支,来共高高峰。

出山暂相失,到海终相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