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十二首(其四)

春梦枝头重唤觉,睡情又近黄昏。

绿阴如幄静当门。风擎罗扇艳,月傍玉钗温。

晓起冰肌和露拭,茜红褪后还存。

晚妆依旧点脂痕。几回携烛看,生恐再离魂。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鉴赏

这首《临江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梦境中的景象。首句“春梦枝头重唤觉”,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梦幻的春夜,枝头的花儿在梦中被唤醒,暗示着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微妙联系。接着,“睡情又近黄昏”一句,既表达了梦境的悠长,也暗示了梦醒时刻的临近,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绿阴如幄静当门。风擎罗扇艳,月傍玉钗温。”这几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绿叶如同帷幕般静谧地遮蔽着门户,微风轻拂着罗扇,月光温柔地映照在玉钗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夜晚景象。这里的“风擎罗扇艳”和“月傍玉钗温”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也暗含了人物的美丽与情感的细腻。

“晓起冰肌和露拭,茜红褪后还存。”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主人公在晨曦中醒来,肌肤如冰般清新,轻轻擦拭着沾满露水的身体,茜红色的衣物褪去后,依然留下了痕迹。这里通过“冰肌”、“露拭”、“茜红褪后还存”等词,展现了清晨的清新与短暂之美,同时也寓意着美好事物的易逝。

最后,“晚妆依旧点脂痕。几回携烛看,生恐再离魂。”这几句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即使是在夜晚,主人公仍然精心打扮,留下脂粉的痕迹,似乎在等待着再次相遇的可能。而“携烛看”和“生恐再离魂”则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视与对分别的恐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厚与复杂。

整体而言,这首《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梦境中的美好与短暂,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细腻与复杂,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十二首(其五)

一院秋灯初过雨,月儿檐际纤纤。

桐枝斜飐玉阶前。暗闻风叶响,人影隔疏帘。

刚是辘轳金井歇,夜深还动筝弦。

微云清露乍凉天。画栏闲似水,梧子落谁家。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十二首(其六)

落尽樱桃飞絮尽,晚花一树秾新。

薄阴低眷小窗晴。似怜春老,来试靓妆明。

转罢轻雷飘罢雨,满阶芳草多情。

夜来风信近三更。暗凝红泪,谁与伴明星。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十二首(其七)

寂寂琳宫长昼,玉梨一树晴妍。不知春恨几经年。

为谁开又落,夕磬晓钟边。

过尽扶肩女伴,绣襟一样低穿。飞来难得上花钿。

愿留纤屧印,芳迹有人怜。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十二首(其八)

一阵帘前疏雨过,夕阳楼阁晴妍。

小安笔砚晚风前。柳丝低拂地,蕉影半遮帘。

团扇单衫都称意,不须纱帽闲眠。

静看庭际飏茶烟。绿阴中断处,红试晚花天。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