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酒亦有何好,人今不肯忘。
苟无愁可解,何必醉为乡。
剩欲论奇字,终能讳秘方。
直饶肌骨秀,正要画眉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答田生》,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饮酒和人生的独特见解。首句“酒亦有何好”,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对世俗追求的质疑,暗示酒并非生活的全部价值。接着,“人今不肯忘”揭示了人们在忙碌生活中对酒的依赖,即使明知其并非解决愁苦的根本,仍不愿放弃。
“苟无愁可解,何必醉为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如果没有真实的忧虑需要排遣,那么借酒浇愁就显得多余,甚至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诗人强调了面对愁苦时应当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而非单纯依赖酒精。
“剩欲论奇字,终能讳秘方”可能是指诗人与田生之间的交流,他们可能在探讨文字的奥秘或人生的秘诀,试图通过知识和智慧来应对生活中的困扰。
最后两句“直饶肌骨秀,正要画眉长”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收尾,表面上说即使身体再健康,容貌再出众,也需要借助“画眉”(可能是比喻或象征)来增添生活情趣,实际上暗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体察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饮酒为引,探讨了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友情的重视。
不详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老去才先尽,春来酒屡空。
甘为耕钓手,畏作嗫嚅翁。
与罪宁无说,言诗新有功。
不堪须野鹜,似欲吐长虹。
转走东南复帝城,故人相见眼偏明。
十年作吏仍糊口,两地为邻阙寄声。
冷眼尚堪看细字,白头宁复要时名。
孰知范叔寒如此,未觉严公有故情。
往昔敦朋好,犹能作报书。
老衰浑得懒,疏密略相如。
名堕网中蝶,身随冰下鱼。
填门车马客,左席为君虚。
故人怜一老,辍食寄三山。
厚味非贫具,先尝愧客闲。
甘酸俱可口,衰白不宜颜。
句妙那能继,情深未觉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