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云林寺的壮丽景象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以“云林旧日灵隐寺”开篇,将云林寺与历史上的名寺灵隐寺相提并论,暗示其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接着,“两字奎章殿额高”一句,通过描述殿宇的名称,进一步强调了云林寺在文化上的重要地位。
“鹫石西来作屏障,浙江东去见波涛”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观来衬托云林寺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色。鹫石作为天然屏障,浙江之水东流不息,展现了云林寺周边自然风光的雄伟与壮丽。
“诗裁谁则如骆宋,禅派他犹分济曹”这两句,表达了对云林寺文学与禅宗文化的高度评价。骆宋指的是骆宾王与宋之问,他们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此处暗喻云林寺的诗歌创作水平可与这些大师相媲美;而禅派则指云林寺在佛教禅宗领域的传承与发展,济曹则是指济公和尚,这里借以赞扬云林寺在禅宗派别中的独特贡献与影响。
最后,“杳界若论真面目,大都形迹粕和糟”两句,以哲学的视角探讨了云林寺在精神层面的真实意义。诗人认为,在云林寺这个精神世界中,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表面的形式与物质,而在于其内在的精神实质与深远的文化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云林寺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文学成就以及禅宗思想的描绘,展现了云林寺作为一个文化圣地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