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乔侍郎

大宁犹未到,曾渡北浮桥。

晓出爬船寺,手擎紫栗条。

差池不相见,怅望至今朝。

近日营家计,绳悬一小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我们还未到达大宁,曾经渡过那座北面的浮桥。
清晨从爬船寺出发,手里拿着紫色栗子枝条。
遗憾的是未能再次相见,我惆怅地凝望直到今天早晨。
最近我在筹划家庭生计,只有一根细绳挂着一个小瓢。

注释

大宁:地名,可能指某个地方。
浮桥:一种简易的水上桥梁。
晓出:清晨出门。
爬船寺:寺庙名,可能位于河边。
紫栗条:紫色的栗子树枝。
差池:错过或不期而遇。
怅望:惆怅地凝望。
近日:最近。
营家计:经营家庭生计。
绳悬:用绳子悬挂。
小瓢:小型容器,可能用于取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寄乌侍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大宁犹未到”一句直接点出了时间背景,大宁应是指某个地点,而“犹未到”则透露出一种期待或等待的心情。紧接着,“曾渡北浮桥”具体化了这个地点,诗人通过个人经历增添了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联想。

下一句“晓出爬船寺”,则是时间转换到了清晨,诗人从“爬船寺”这一特定地点出发,这里的“爬船”可能指的是登上小舟或攀援而上的水边建筑,如同现代的码头。这里既描绘了景,也暗示了行动。

“手擎紫栗条”,这句中“手擎”一词生动表现了诗人的举手之状,“紫栗条”则是他所拿着的物品,可能是一种植物或用途特殊的东西,这里既增添了一份生动的细节,也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

“差池不相见”,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朋友之间隔阂的表达,传递了深切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差池”可能指的是两人所处环境或身份地位之别。而“怅望至今朝”则将这种情感延展到现在,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渴望和怀念。

最后两句,“近日营家计,绳悬一小瓢”,则是诗人转向现实生活的关照,“营家计”表明诗人开始思考家庭生计的事情,而“绳悬一小瓢”则形象地展示了他如何通过简单的工具来获取日常所需,表现出一种自给自足、淡泊名利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行动、物品和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以及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一种豁达与智慧。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寄刘侍御

衣多苔藓痕,犹拟更趋门。

自夏虽无病,经秋不过原。

积泉留岱鸟,叠岫隔巴猿。

琴月西斋集,如今岂复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寄华山僧

遥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

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

五更钟隔岳,万尺水悬空。

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寄朱锡圭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

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寄江上人

紫阁旧房在,新家中岳东。

烟波千里隔,消息一朝通。

寒日汀洲路,秋晴岛屿风。

分明杜陵叶,别后两经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