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十二)

礼之有本,子能启问。大哉斯言,光昭明训。

德辉泰山,诬祭莫奋。崇兹祀典,盍永令闻。

形式: 四言诗 押[问]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皇帝赵构的作品,表达了对礼仪之本质和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道德光辉的赞美。诗中的“礼之有本”指的是礼仪有一套基本的原则和规范,强调了礼仪的根本性。而“子能启问”则是说继承者能够开启询问,表明这些基本的礼仪应该被后人了解并发扬光大。

接下来的“大哉斯言”表达了一种敬仰之情,认为这样的言论伟大而令人景仰。"光昭明训"则进一步强调了道德教诲的明晰与显赫,象征着君主或圣人的教导如同阳光一般明亮且引人向善。

第三句“德辉泰山”用泰山比喻道德的伟大和坚实,表达了对道德崇高无上的敬畏。而“诬祭莫奋”则是说在进行祭祀活动时不应该有所欺骗或虚伪之处,要真诚。

最后两句“崇兹祀典,盍永令闻”,表达了对这些礼仪规范的尊崇,并希望它们能够永远被人铭记和遵循。这里的“盍”字用作愿望的语气助词,表示一种祈愿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礼仪本质的阐述,以及对道德光辉与崇高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尊重与推崇,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希望这些理念能够长存并影响后世。

收录诗词(130)

赵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二十五)

周衰伪隆,政在群公。廉耻道微,家臣聿崇。

不为屈节,撝默自容。子于是时,凛然清风。

形式: 四言诗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十八)

轼彼穷阎,达士所宾。邦无道谷,进退孰伦。

敝衣非病,无财乃贫。赐虽不怿,清节照人。

形式: 四言诗 押[真]韵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五十二)

黄伯著祀,公孙是云。弥缝中道,协辅斯文。

藏修方异,渐渍其勤。史词不忘,播为清芬。

形式: 四言诗 押[文]韵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十三)

养才以道,圣人兼济。始谓不仁,问鲍良喜。

寓志农圃,似睽仁义。学稼之辞,岂姑舍是。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