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其二)

依本文章趁韵诗,暮年深不愿人知。

退閒时有宾留刺,挛痹难为长折枝。

蚓窍声微羞入社,鸦涂札恶懒临池。

僧谈石竺山幽胜,拟执驴鞭挟册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趁着这个韵律写诗,到了晚年更希望无人知晓。
在退隐的日子里,常有宾客来访留名帖,但身体残疾使我难以长时间接待他们。
蚯蚓洞穴里的声音虽小,我也羞于参加社交活动,写字都懒得提笔蘸墨。
僧侣谈论石竺山的幽静美景,我打算拿着驴鞭,带着书册跟随他去探索。

注释

依本:按照。
文章:诗歌。
趁韵诗:依照韵律写诗。
暮年:晚年。
深:深深。
不愿:不希望。
人知:被人知道。
退閒:退隐。
时有:时常有。
宾留刺:宾客留下名片。
挛痹:肢体残疾。
难为:难以做到。
长折枝:长时间接待客人。
蚓窍:蚯蚓洞穴。
声微:声音微弱。
羞入社:羞于参与社交。
鸦涂札:写字。
恶懒临池:厌恶而懒得提笔蘸墨。
僧谈:僧侣谈论。
石竺山:石竺山。
幽胜:幽静美景。
拟:打算。
执驴鞭:拿着驴鞭。
挟册随:带着书册跟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暮年诗人的隐居生活和内心情感。他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深藏之处,时而有朋友来访,他却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辞。蚓窍声微,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外界的疏离;鸦涂札恶,更显示出他对书写的懒惰和不情愿。

诗人通过僧谈石竺山幽胜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而拟执驴鞭挟册随,则展现了他内心中对于知识探索和精神寄托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勾勒出一位老年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矛盾心理:既想远离尘世、保持独立,又不愿放弃精神追求和与世间的某种联系。这样的内心挣扎,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再和(其二)

世味浇漓酒趣深,对花无客亦孤斟。

饥来肯羡乞墦食,贫杀不贪谀墓金。

耄齿未妨师抑戒,高谭何似守规箴。

吾今会得逍遥义,懒访曹溪问少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再和(其一)

动而得谤亦名随,生子看来不必奇。

尔辈真堪畀豺虎,君王安用猎熊罴。

人言李白文如锦,谁信卢能命若丝。

回首世间机阱恶,子归闭户有馀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再和(其一)

从来粪土轻胡赵,晚视渠侬直唯阿。

时与客联烘虱句,断无人听饭牛歌。

挂冠耄及收身晚,赐扇恩深取数多。

周易鲁论俱束閤,免教后世罪王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再和(其一)

刬骑犊子不施鞯,老退犹堪学力田。

疏大夫金虽已散,蔺相如璧偶然全。

黄河水有曾清日,白发人无再少年。

许大乾坤愁塞满,觅无愁处只樽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